笑不敢露齿,氟中毒危害四千万中国人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1-09 06:32:52
在贵州省贵阳市一家餐馆打工的服务员罗红的老家是氟中毒高发区之一的织金县。长相清秀的她总是紧紧地抿着嘴唇,生怕一笑就露出难看的黑黑的氟斑牙。她说自己为此很自卑,在外人面前从来不敢开口笑,找工作也常常受到歧视。
卫生部的调查资料显示,全国氟中毒患者超过4000万人。这些人乳牙长出来后,和正常人一样洁白透亮。但是,噩梦从童年时换掉乳牙后的第一颗新牙开始,牙齿的颜色由白变灰,然后变黄,直至变黑,令他们“笑不敢露齿”!作为一种典型的地球化学性疾病,氟中毒只能预防却无法治愈,许多人因此失去了参军、升学甚至外出打工的机会。
氟中毒,四千万中国人“笑不敢露齿”
重庆市黔江区70多岁的刘茂胜是一名氟骨症患者,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他的大儿子和儿媳也患有轻度氟骨症,一家7口人都是“黄牙”,家里因此比较贫困。黔江区邻近湖北地处渝鄂两省市交界处的村寨是地氟病重灾区。由于海拔较高,而且辖区蕴藏丰富的煤炭,当地人用煤煮饭、取暖,造成该地区很多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地氟病。
氟中毒患者的两种主要症状是氟斑牙和氟骨症。在氟中毒的各种类型中,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危害最严重,而且至今没有既有效又普遍可行的防病措施。
重庆市是地氟病高发区之一,据2002-2003年的调查,有13个燃煤型氟病区县(自治县、市),843个病区村,病区人口109.93万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45.86%,有的病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高达80%。调查还显示其中许多地区都属于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地区,玉米和空气中所含氟均因燃煤而产生,有别于其他地区的饮水型和食物型。
贵州省也是我国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最为严重的地区。根据2003年全国地方病年报统计,贵州省共有氟斑牙患者1000余万人。贵州省的87个县市中,37个县有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流行,另外有5个县局部流行,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成为国家扶贫攻坚的难题。
氟中毒已经成为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地方性疾病之一。卫生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中提供的数据称,截至2003年底,我国流行的各类地方病中,氟中毒患者数量最大。全国有氟斑牙患者3877万人、氟骨症患者284万人。如果按照我国13亿人口计算,平均约每30人就有一名氟中毒患者。
燃煤,科学家揪出西南地区氟中毒“真凶”
中国科学院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郑宝山,对燃煤污染型氟中毒进行了20余年的研究,走访了全国所有病区省份和代表性的病区村寨。他在近期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对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研究有了突破性发现--导致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氟主要来自煤泥中的黏土。此前,我国科学界曾长期简单地认为,西南地区煤炭中含氟量高导致了氟中毒。
1946年,在贵州省威宁石门坎教会医院工作的医生里兹,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文章认为,贵州地区氟中毒的原因是水中含氟量过高。这个分析结果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
60年来,科学家追踪氟中毒“真凶”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凶手”的面目也越来越清晰。弄清楚氟是来自水还是粮食花了30年;认识氟不是来自新鲜粮食,而是来自煤烟污染的粮食用了8年;认识氟主要来自煤泥中的黏土又用了20年。
这项研究表明:氟的两种地球化学性质是导致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关键原因:一是保存在室内的玉米和辣椒可以强烈吸收富集于空气中的氟,而且玉米和辣椒的含水量越高吸收越快。二是在我国西南地区温暖潮湿气候的影响下,土壤表层之下形成了富含铁铝氧化物和黏土矿物的土壤粘化层。岩石风化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氟保存并富集在这一土层内形成了富氟粘化层。
我国西南山区,玉米和辣椒是主要农作物和副食品。受气候条件限制,潮湿的玉米和辣椒不能自然干燥和收藏,必须使用煤火烘干并保存在有煤火的室内,才能避免发霉变质。这个过程中,玉米和辣椒吸收和富集了煤炭燃烧过程中从煤炭和煤黏土中释放出来的氟,吃玉米和辣椒的当地居民摄入过量的氟发生氟中毒。
西南氟中毒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但是开采出的煤多为粉煤。以粉煤为燃料必须使用黏土为粘合剂。而黏土的氟含量高于煤炭10倍以上。西南地区受特殊气候影响,黏土的氟含量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我国西南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与氟的这两种地球化学性质相结合导致了氟中毒的流行。
防治,积极介入但仍需时日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我国西南地区的氟中毒地方病极为重视。“十五”期间,国家共提供8.5亿元用于我国北方的饮水型氟中毒的防治。2004年,中央财政拨款1亿元支持我国西南炉灶改良防治氟中毒的工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庆市采取了地氟病疫情调查和监测、健康教育,发动群众开展改炉改灶等多种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国家的统一安排,重庆市政府2004年安排了2000万元资金,对地氟病区实施了改炉改灶工程,今年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安排重庆市地氟病防治项目补助资金1407万元,用于病区改炉改灶、水氟监测等工作。去年和今年中央财政均已安排国债资金用于解决重庆市水型氟病区饮用高氟水的问题。重庆市还要求有关区县(自治县)在2010年基本消除氟中毒。
郑宝山调查发现,改良炉灶尽管使病区生活卫生水平有所改善,但人群中氟的平均摄入量降低不多,氟中毒的患病率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单纯的改良炉灶尚不能彻底解决氟中毒的防治问题。
我国西南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经济发展滞后,生活贫困的农民,习惯于使用没有烟囱的炉灶做饭、取暖和保存玉米、辣椒,为氟中毒的流行创造了人为条件。
郑宝山说,根据氟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导致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原因,我国目前应该寻找、开发可以同时解决烹饪、取暖、烘干和保存粮食需要的新型炉灶。研究解决能够隔绝空气中氟污染的粮食与辣椒的干燥和保存办法。寻找煤炭的替代能源,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广泛推广沼气、电力等。
西南地区农村以玉米和辣椒为主食和副食品的习惯,与当地的传统、自然条件、经济水平联系密切。这种生活习惯的改变主要依赖于经济条件,非一夕之功。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