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已成15至34岁人群死亡首因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9-20 22:15:38
我国已进入心理疾患高发期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单位在招聘新职员的时候,要请心理咨询师对应聘者进行心理测试,甚至增加心理档案。咨询师们吃惊地发现,求职者中心理有问题的人逐年增多。
与之呼应的是北京各心理咨询中心来访者骤增的情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杨霞说,与去年同期相比,来访者的人数增加了一倍。著名作家毕淑敏开了个心理诊所,找她来咨询的人排起了长队……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一名即将毕业的40岁女博士生,因长期抑郁跳楼身亡。今年2月出版的《科学》杂志,报道了近期发生在中国科学界的几个青年科学家自杀案例,并提出问题“中国科学界是否给年轻科学家太多的压力?”上述现象让心理学家们感到担忧。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紧张,使生活在这样一个飞速旋转车轮上的人们头晕目眩,心理压力的增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各种精神疾患和心理行为问题正日益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记者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了解到,在我国,自杀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是成为首位死因。全国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有心理障碍者占总人口的10%左右,而城市25%的人存在显性或隐性心理危机.专家认为,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越高的人,心理压力越大,反映出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杨霞教授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一代学子就像被“圈养”起来的大熊猫,失去了野外生存能力,经不起生活的风风雨雨。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硕士、博士,中国教育选择学生的法宝是考试,学生对付考试的法宝是死学苦练和反复模拟考试久经“考验”出来的成绩。
至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危机处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生的意义、社会责任和对生命的珍惜等生存最基本内容,在考试和成绩面前都变得边缘化了,甚至多余。有的人遇到挫折后,不知如何面对,感到绝望。也有人在奋斗之后失去追求的目标,对前程感到茫然,从而选择自杀。
尤其让人心焦的是,在心理咨询门诊中,青少年及儿童病人超过了病人总量的1/3。病人年龄已突破传统认为的“12岁危险年龄”,最小的只有八岁。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五个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目前,在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
专家建议,当出现心理困扰时,应及时寻找朋友、家长和老师的支持,学会给心灵减压,尤其是要学会及时找心理医生咨询。目前在国内,有相当多的人仍把心理咨询看作是精神不正常的表现,这导致许多有心理问题的人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正确引导,最终酿成遗憾。
(转载自《经济参考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