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教育——预防艾滋病的“社会疫苗”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10-30 09:23:42
当人们翘首期待医学界研制成功预防艾滋病的药物疫苗时,往往忽略了一个早已问世、足以帮助人类战胜艾滋病这一“世纪顽症”的有力武器——教育。教育是可以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遏止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高效“社会疫苗”。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世界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感染者人数超过4000万,其中新增感染病例高达400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此外,从20世纪80年代初发现第一例艾滋病至今,全世界已有2500万人死于艾滋病,仅2005年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就达300万。 全球艾滋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但与以前人们“谈艾色变”大不相同,今天不少人错误地认为新的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已经使艾滋病不再可怕,从而忽视了对艾滋病的预防。比利时在全国青少年中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就非常令人担忧:十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认为艾滋病不再是可怕的疾病,依靠鸡尾酒等疗法完全可以得到治愈。比利时专家警告说,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明加强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艾滋病预防教育已迫在眉睫。
艾滋病病毒又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其特点是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逐渐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失去抵抗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终导致死亡。尽管这种病毒的破坏力极强,但它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却非常弱。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只能存活数小时到几天,只有通过血液、性行为、注射式吸毒等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方式,病毒才能在人群中传播。艾滋病病毒的这种传播方式意味着,只要每个人都能够对它有充分清醒的认识并采取积极的态度,控制甚至彻底消灭艾滋病病毒是可能的。 欧盟负责发展和人道援助的委员路易·米歇尔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发表文章指出,艾滋病感染人数继续激增令人担忧,如果人人重视,绝不会出现这一局面。他还指出,尽管医学进步是战胜艾滋病的必要条件,但加强教育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手段。他建议欧盟国家乃至世界各国通过对青少年进行性卫生知识教育和在公众中普及预防艾滋病常识等手段,从思想上向全社会注射预防艾滋病的“疫苗”,提高人们预防艾滋病的社会意识。
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将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从此,世界各国每年都在这一天以各种形式向艾滋病宣战。然而,近20年过去了,艾滋病感染人数依然有增无减。显然,预防艾滋病单纯靠一个“世界艾滋病日”是远远不够的。一年365天,天天都要提高警惕。对于政府,除了增加对艾滋病研究的投入,还要加强对公民进行健康教育,向公众注射“社会疫苗”。对于个人,除了获取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还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为全人类战胜艾滋病作贡献。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