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举止文明好宝宝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4-11 19:58:01
礼仪是文明礼貌的具体体现,重礼仪是素有“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的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优良传统,在今天更应该发扬光大。孩子的“德”不仅包括政治思想等“大德”,而且包括文明礼貌等“小德”。“小德”会促进“大德”的形成和发展。父母想让孩子成才,应先让孩子学习做人。而学习做人,首先要做一个举止文明、有礼貌的人,这就需要对孩子进行礼仪行为常规教育。
孩子在处事中自然流露出良好的教养,优雅的礼节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成的。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懂礼貌的。礼节只能在后天的学习中培养。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并不断实践,你的孩子就会把在幼年时养成的礼仪规范渗透到今后的为人处世之中。
不懂礼仪闹尴尬
尴尬镜头之一:元旦这天,章先生的儿子正坐在门厅的沙发上看电视。门铃一响,几个同事来家拜访。章先生高高兴兴地接待同事,并让儿子让出位置,让叔叔阿姨就座。可儿子坐在沙发上似乎没反应,还没好气地说:“你们不会到里屋说话去吗?”章先生尴尬地笑着,用眼瞪瞪儿子,意在让其尽快离开。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儿子竟大声嚷道:“你瞪什么眼,我看我的电视,又不影响你!”同事们只好尴尬地寒暄几句,匆匆离去。而章先生则在尴尬地送客之后,陷入恼羞之中。
尴尬镜头之二:宋女士的儿子在家里正玩游戏,突然电话铃响了。他没好气地接起电话:“找谁?没在家!”随即“啪”地一声挂了。岂不知,来电话者正是宋女士的领导有公事来找,而宋女士正在厨房做饭,对此却浑然不知。
尴尬镜头之三:李女士应邀带着女儿去赴宴,行前深怕女儿不知礼节而使场面尴尬,便嘱咐女儿一定要懂得礼节。可是在家无法无天惯了的女儿尽管随口应诺,其实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几个菜刚上桌,女儿就急不可耐地伸出了筷子吃了个遍,最后挑出自己愿吃的菜,放在跟前,旁若无人地吃起来。大家饭没吃完,已经饱腹的她便大声喊道:“我吃饱了,我想回家!”搞得李女士无地自容。
类似孩子不懂礼节的例子还有很多,但很多父母平时并没有将此放在心上,而一旦到了一定的场合,才出现了本不应有的尴尬。
将餐桌当成课堂
英国家庭教育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父母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有“食不言,寝不语”的礼仪之语。
记者在采访一些在餐桌礼仪教育方面有成功经验的父母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在吃饭的时候,不要大声喧哗或敲打碗筷。长辈入座后,晚辈才可以入座。吃完后,要给长辈打招呼:“我吃完了。”然后才能离开。孩子如果要大小便,一定要悄悄地告诉妈妈,不要在大家面前大声地说“我要撒尿”之类的不文明语。同时,吃饭时不要用手抠牙,如果塞了食物,要悄悄地告诉妈妈,请妈妈帮忙。大一点的孩子要学会使用牙签,并用手捂住牙签剔牙。
当你有一天发现孩子在餐桌上,伸长手在抓最爱吃的菜或嘴巴里塞满了喜欢吃的饭菜;有时还旁若无人、口沫横飞地大声讲话时,该对孩子怎么办呢?下面是一些父母对孩子餐桌上的礼仪进行教育的成功经验:
1、一起用餐。孩子与父母一道用餐的机会越多,越会学到应有的礼仪。
2、不要求快。在同一时期内有计划的教会一个或两个礼仪。
3、目标合理。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要尽量了解孩子的能力,对某个孩子有效的方法在其他孩子身上可能完全不管用,要注意年龄的差别。
4、要有弹性。如果你的孩子哪天很不对劲,就放松一下,延到第二天。
5、生动有趣。孩子想象丰富,都喜欢扮演生活中的人物,有时不妨摆设精美的餐点,邀请他们盛装赴宴,教会他们举止要与扮演的人物身份相称。
6、经常操练。父母带孩子到餐馆用餐,在公众场合让孩子熟悉平时所学的礼仪。
7、正面教导。孩子对禁止他们做的事易生反感。与其在他们做错事之后批评他们,不如事先告诉他 们应该怎么做。
8、善用机会。在节假日或节庆场合,抓住时机教导孩子穿着、餐饮及应对的原则。
9、解释原因。在任何时侯都尽量向孩子解释要遵守礼仪的原因,这样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觉性。
10、树立榜样。教孩子向做得好的小朋友学习,也可借助录像带、书籍、图片等进行教育。
在日常交往中学习礼仪
教育学博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小脚印中心曹云昌主任认为,日常交往是培养孩子礼仪的绝好机会。生活中的你来我往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人来访,或到别人家做客时,父母就可以利用这种机会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节假日是人们交往的密集期,也是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期。休 闲 居 编 辑
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的教育
父母要教给孩子对长辈、友人或初识者称呼“您”;对教师、社会工作人员称呼“老师”“师傅”“同志”“阿姨”“叔叔”等;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要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要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得到帮助时说“谢谢”。要使孩子正确使用这些礼貌用语,一方面,父母必须在接人待物过程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让孩子有一本活的学习教材;另一方面,父母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随时随地练习,逐渐形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孩子仪容常规的教育
父母要教育孩子衣着得体,整洁朴素、美观大方。男孩子不续长发;女孩子不烫发,不化妆,不穿高跟鞋,不配戴成人的首饰。这就要求父母首先在这方面要有一定的修养,并给孩子做出最好的示范。如,房屋装饰、色彩要力求简洁、雅致;父母衣着样式要大方,色彩要适宜,并经常保持整洁,让孩子从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父母的衣着上,逐渐懂得一些审美概念,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最初的仪容常规。
孩子正确使用体态语言的教育
父母要让孩子从小掌握一些正确的体态语言。如,迎接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小朋友时要面带微笑,送别他们时要伸臂摆手;与小朋友合作或言和的时候要紧握对方的手等。让孩子从小学习和掌握正确使用体态语言是很重要的,但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般来说,正确的体态语言可以显示孩子良好的家庭教养和行为习惯,而对于小孩子来说,由于他们的动作系统还没完善,所以即使最简单的动作也可能掌握不好,因此,父母不用对孩子有过高要求,只要训练孩子有正确使用体态语言的意识就可以了。
孩子迎宾待客的礼仪常规教育
有客人时,父母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亲切、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在客人的夸奖声和递过来的一包糖果或一件玩具中,孩子会认识到这的确是一种“乐趣”。客人进屋后,可以让孩子做些简单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给客人倒茶水等。在大人谈话时,要让孩子明白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才是乖孩子,来回走动和随便插话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当有小客人时,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会让小客人格外开心。客人走时父母可以领着孩子送客人一段,父母可以和孩子说:“和××说再见,有空再来!”即使是父母教孩子说的,从孩子嘴里说出来也会令客人感到快乐。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后,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小主人。
领着孩子去别人家做客,让孩子在回访中体验礼貌的回应是很实际的礼仪练习。在父母指导着孩子按了门铃之后,要和孩子在门口安静地等待直到主人开门。进门后,父母要引导孩子在问好之后主动把脱下的鞋子排整齐。当孩子受到招待时记着让孩子说声“谢谢”。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在陌生的环境中更是如此,告诉孩子随便乱动别人的东西是不礼貌的,如果想玩玩具或看书,一定要经过主人的同意。在自己玩时记住不要打扰大人谈话,玩过之后,记着让孩子把东西放好。
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举止教育
在公共场所男孩子的举止应具有“阳刚之美“,要自然大方,从容不迫,谈笑自若,不要装腔作势。而女孩子的举止应该优雅得体,尽可能显示出女孩子温柔可爱、轻盈大方的天性。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举止,既显示出个人的修养,也反映出家庭的教养水平。所以,父母要特别重视孩子这方面的教育,要经常利用可能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如,电梯门口,看见先生给女士让路,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这就是一种文明举止,是男孩子应具备的“阳刚之美”;饭店里,看见服务小姐举止优雅、热情大方地招待客人,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这也是一种文明举止,是女孩子应具备的“阴柔之美”。
接听电话有礼仪
接听电话是透视一个家庭是否具有礼仪的一个窗口,所以要借助这一载体,适时地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教育专家提出了9条基本礼仪要求,可供父母们在教育孩子时借鉴——
孩子接电话的时候要学会说“你好”、“请问”、“请等一下”这样的礼貌用语。
接电话时声音要放轻一些,不要在电话中大声嚷嚷。
接电话时要有问有答,回答问题时要大方,不可以长时间不回应对方的问题,也不要在不知如何回答时,把电话一扔跑到别处去。
大人打电话时,孩子不要在一旁插嘴或抢话筒。
打电话时要先报上自己的名字,并说明要找的人。
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接电话。
挂话筒时,要轻拿轻放,不可以摔话筒,或重重地挂电话。
接打电话时,要学会说“再见”,然后再挂电话,不要只管自己讲完就挂电话。
要注意打电话的时间,通话时间不可太长,也不要选择太早或太晚的时间打电话,以免影响别人的休息。
好孩子育儿网采编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