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得“非典”倒得“心病”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9-25 23:18:09
自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非典型肺炎”后,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研究部署防范工作,各级卫生预防部门也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同时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一些人由于对此病缺乏了解,听信小道传言,产生了恐慌心理。在市心理咨询中心,近日不少人为此前来寻求心理帮助,询问怎样舒缓心理压力的人也不少。
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肖泽萍教授指出,应对“非典型肺炎”等春季传染性疾病,心理过度紧张并不好,对付疾病最可怕的是没病“疑病”。只有心理健康,身体才会保持健康。休闲 居 编 辑
到处寻找预防药
一位女士找到肖泽萍教授,开口就讨教预防非典型肺炎的药。她说已经找了20多位各科医生,为的就是给开预防药。该女士告诉肖教授,最近听说南方部分地区发生“非典型肺炎”后,她心里就一直感到紧张,晚上睡觉也不安宁。朋友说,吃维生素C有预防作用,她就一次购买了20瓶,每天2次服用,比规定的还增加了1次;亲戚介绍听来的一个中药方子,她又想方设法配齐。至今,家里的中药、西药、保健品、民间秘方弄了一大堆,但她心里还是不踏实,晚上依旧睡不好。
据了解,患有同样“疑病”症状的还有如:听说预防“非典”最好是勤洗手,于是一天洗手20遍;偶尔受凉发烧,就忧心忡忡,害怕自己感染上非典型肺炎;虽然通过医学检查排除了患病的可能,但仍然整天忧心忡忡,无法打消疑虑。近期不敢乘地铁、不敢上商场、甚至不敢去医院……
“疑病”可能导致抑郁症
肖教授介绍,“疑病”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动不动就怀疑或是断定自己患了病、或将要患上某种躯体疾病(如传染病、癌症等),弄得心理压力很大。
疑病症患者往往对自己身体的变化特别警觉,外界传来的任何可能影响身体的信息或是身体功能的任何微小变动,如红眼、甲肝,甚至心跳、腹胀等,都会被不自觉地夸大或曲解,同时感到自身明显的不适和不安。
肖教授分析,患有疑病症的人多敏感、多疑,性格内向,有的还存在过分自恋等。疑病症的发生,与个人的某些经历也可能有关,比如曾经生过一场大病、经历过严重的情感纠葛或是目睹生离死别等。疑病症也可能是抑郁症的先兆,或确实潜伏着某种躯体疾病,需要加以注意和排除。
舒缓压力增强免疫力
肖泽萍教授说,像该女士的表现就是“疑病”症状。明明没病,却非要购买许多药。“疑病”的人这样做,害苦了自己,影响了周围的人,对预防疾病非但没有帮助,反而对身心健康有害,这些举动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正确的做法是:如果身体确实有病,比如发热、咳嗽等,就赶快去医院检查,确诊是哪方面的病;如果仅仅是心里感到“有病”,就不妨先抛开“药瓶药罐”,多想些开心事,找一些娱乐调节一下心理。
肖教授提醒,应该健康地应对非典型肺炎等春季传染性疾病。个人从接受科学知识开始做好预防,行动措施讲究需要、合适。全面了解了有关非典型肺炎的传染方式和途径等知识,及预防的方法,就不用再紧张过度。同时,也不能掉以轻心,满不在乎。关键是调整心态,尽量多地给自己创造快乐,舒缓压力,增强免疫力抵抗疾病侵袭。把防避病毒的围墙牢牢筑守在心理健康领域。这样遇事就不会再恐慌或“疑病”。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