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药物易引起关节炎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7-24 13:03:28
众所周知,糖皮质激素是一类能够抗炎、抗病毒、抗休克及抗免疫作用的“多功能”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很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大剂量或长时期应用考的松等激素后,会引起骨质疏松或骨的无菌性坏死而出现关节痛;不仅如此,它还能明显降低机体抵抗力而诱发化脓性关节炎。在关节腔内注射考的松,看来无关“大局”,但如果反复注射,可以直接损害关节的滑膜而引起关节炎,或者因注射时消毒不严而出现化脓性关节炎。泼尼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起着不小的作用,但当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时,可出现“反跳”现象,使已经消失的关节肿痛又会出现,或病情再度加重。
利尿药双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氯噻嗪、醋氮酰胺、呋塞米(速尿)、利尿酸钠;抗风湿药乙酰水杨酸、羟布宗(保泰松);降血脂药安妥明、烟酸;抗痨药异烟肼、环丝氨酸、吡嗪酰胺;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其他如肾上腺素、胰岛素、左旋多巴等,在治疗相应的疾病中“战功赫赫”,但它们可影响体内的尿酸从肾脏排泄,从而使血中尿酸的含量增高,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在组织中出现尿酸盐结晶,如果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中,则可诱发痛风性关节炎,进而出现路拇趾关节、指、腕、膝、踝关节红肿、疼痛等现象。
部分病人在应用抗高血压药肼屈嗪(肼苯哒嗪)、甲基多巴、利舍平(利血平),抗痨药异烟肼、抗心律失常药普鲁卡因酰胺、吲哚洛尔(心得静),抗生素青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灰黄霉素以及磺胺药、羟布宗(保秦松)等药物后的2周至6年内,可出现类似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的异常,如关节痛、关节炎、发热、皮疹、疲乏、心包炎、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沉增快、抗核抗体阳性、类风湿因子阳性,有时能找到狼疮细胞等。其中有70%发生关节痛和关节炎,此类关节炎为多发性、对称性,一般为游走性。以手的近端指间关节常见,男女发病率相近,以40岁以上为多。据国外统计,服用普鲁卡因酰胺的病人有30%产生上述症状,服肼屈嗪(肼苯哒嗪)者,发生率为10%。 停用上述药物时,症状能迅速好转,但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等可持续数日甚至数年。休 闲 居 编 辑
被某些人误认为补药的丙种球蛋白和胎盘球蛋白,注射后可能会出现过敏性关节痛。输血也可以出现多种反应,如关节酸痛不适就是其表现之一。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狂犬病血清、白喉、伤寒疫苗等生物制品,均为异体蛋白,它能成为抗原物质而引起过敏反应,发生血清病而出现关节痛、肌肉痛、发热、荨麻疹等症状。关节痛多数在用药后1—4天出现,常持续一周而消失。
青霉素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为保护人类的健康立下了不朽功勋。但其最大缺点是会引起多种过敏反应,从出现皮疹、嗜酸粒细胞增高,直至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过敏性休克。在这一系列的过敏反应中,也有关节疼痛的表现,少数病人会出现关节肿胀和轻度积液,多数为手指关节。当其他药物引起过敏时,也可以出现关节痛。药物所引起的这些过敏性关节痛或关节炎,在停用该药时即能消失。
在服用抗凝血药物时,少数病人会出现关节出血,从而使关节肿胀、疼痛。
氟哌酸、氟嗪酸、环丙氟哌酸等喹诺酮类药物,因具有杀菌快,口服吸收好的特点,倍受青睐。但也因一些副作用而不尽人意:它们不但能影响儿童软骨发育,使儿童生长受到抑制,而且能发生关节病。据最近国外报道,这类药物也使少数成人出现关节病。
应用异烟肼时,还能诱发一种“肩手综合征”,它以男性40—50岁者发病较多。往往同时发生在双侧肢体,以累及近端指间关节为多,少数可涉及髋、膝、趾关节。临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时病人一般情况较差、关节周围呈水肿、疼痛,运动常受到限制,并有自发性疼痛,且在夜间加重,病变肢体苍白或发紫、多汗及感觉异常。有的局部肌腱增厚,有压痛。在手的内侧能找到无痛性结节,这时病人可同时有食欲减退、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受累关节的X片可看到骨质呈片状萎缩性改变。慢性者主要表现为局部纤维化。一旦出现该综合征,应立即停药或减小剂量,并采取综合治疗,服用大剂量维生紊B6和烟酰胺等。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