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或暂停销售药品之于投资者:福兮祸兮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4-04 17:06:39
近日,美国FDA在药品安全性问题上频频出击――接连不断的药物撤市、新加不良反应黑框以及美国FDA对已上市产品审查力度的加大,整个医药产业遭遇了“屋漏偏逢连夜雨”。
万络是最近一年来药品安全性问题的最大亮点。它曾经为默克公司带来每年25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这一产品离开市场已经导致了默克公司270亿美元的损失。事实上,默克公司原先指望万络的销售额能在2004年之后占公司总销售收入的10%以上。
万络停止销售所留下的市场空白似乎为其竞争对手――辉瑞公司的Bextra与西乐葆带来了机遇。但这两个产品事后发现自己其实也处于“将成猎物的猎手”的位置之上,因为Bextra及西乐葆与万络同属COX-2抑制剂,此类产品具有共同的不良反应特征。
生物技术公司同样不能游离于“问题药”的问题之外。Biogen公司与其合作伙伴Elan公司暂停了其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Tysabri的销售,而这一产品原本能够成为这两个公司2005年最畅销的产品。由此,这一暂停行为直接导致了两大企业数十亿美元销售收入的灰飞烟灭。消息一经宣布,Biogen公司的股价暴跌43%,而Elan公司的股价更是狂泻70%。虽然Tysabri很有可能以附加“黑框警告”说明书的方式重返市场,但其中对企业所造成的损失显然已经无法弥补。毕竟医生在开处方前会思量再三,而公司也将被迫开展更多昂贵的临床研究以消除不利影响。
“大难临头”可能仅仅是描述这些药品停售事件的保守性语气词。小投资者通常特别关注其购买股票的未来市场表现,而问题恰恰在于证券市场往往对药品停售事件反应过度。例如,Tysabri于去年11月上市后,2004年的销售收入达到了3100万美元。因此Tysabri所遭受挫折对公司财务的影响事实上能被控制在最低程度上,更何况Biogen公司也是一个建立在相当良好基础上的生物技术公司。
不少投资者会研究为何命运对这些制药公司不公,而且那些“聪明的投资者”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公司的股价低迷而大赚一把。不仅如此,大多数大型生物技术公司的股票往往收盘价能达到最高价,像Biogen公司那样拥有良好基础的公司定能卷土重来。换而言之,“问题药”出现后,往往是投资者的购买股票良机,因为这时的股票价格常常意味着一个大大的折扣。
Elan公司是药品停售事件的最大受害者,因为公司未来业绩特别需要仰仗Tysabri的市场表现,而且公司目前的研发线正处于疲软之势。Tysabri上市之初,公司股价约为30美元左右,当这个产品宣布停售,Elan股价迅速下滑至4美元左右。
假设某一小投资者于2004年9月花费4000美元购入这些公司股票(平均每个公司1000美元),如今其股票总值仅为2249美元,损失高达42.7%,而制药行业今年1~4月平均回报率则为6%左右。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药品安全性问题的频频曝光,如今的FDA变得更加小心谨慎,放慢了新药审批环节的速度。这一结果令制药企业需要为临床研究付出更多的金钱,而且必须提供更为详尽的信息。虽然停售的药品可能最终能重返市场,但其市场魅力与期望值已经大打折扣。
如果一个聪明的投资者能在辉瑞公司、默克公司与Biogen公司遭到重挫后立刻购入其股票,假设是1000美元,那这笔投资未来的价值可能达到大约3566美元,或是18.9%的投资收益率。一个更聪明的投资者将充分利用这些潜在的机遇来弥补其前期投资的损失。这样的投资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这更是一种理性行为,特别是很多隐藏的机遇将通过很多隐藏的途径表现出来。
正如国际钢铁巨擘米塔尔钢铁公司董事长拉克锡米•米塔尔的至理名言所说的那样,“预知问题与障碍自然是一种挑战,但从这些问题中发现新的机会挑战性则更强。”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