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路上别让“习惯”成“杀手”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10-04 21:04:33
“对不起,你被淘汰了。”沮丧地走出某著名电器公司的面试现场,黄欣在学长的提示下恍然大悟:原来身上这条打着“补丁”的牛仔裤葬送了自己继续闯关的机会。
站在即将告别学生时代的门槛,求职的大学生们有没有丢掉学生气的“习惯”,成为决定他们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环节。
公司不是游乐场
半夜12点,武科大市场营销系的柳扬终于等到了某电子产品公司的座谈会通知,但短信中没有具体时间、地点,要求上网查看。她一觉睡到大天亮,喜滋滋地上网一查,居然是当日早9点,地点在距离一小时车程的另所高校。等她心急火燎地赶到,会已开了大半,辛辛苦苦闯到复试座谈会,却被这样的“考验”刷掉了。
某著名外资企业人力资源总监认为,应聘者要及时从学生的定位中跳出来,游乐场里可以随意来去,可以随便穿着打扮,公司可不行。
修养:由细节决定
“经理说我今天能够参加面试,不是因为笔试分数比别人高,而是因为态度诚实认真。”经过了某广州著名化妆品公司的层层选拔,武汉某高校的毕业生胡鹏十分庆幸自己在考试中的表现。他说,笔试中考官出去了几分钟,教室里不少学生就开始“习惯性”地交头接耳。后来交试卷的时候,考官已经把作弊的试卷单独放在一起了。
“笔试中的不诚信,座谈中的小动作,如转笔、抖腿,其实都是应聘者在学生时代常有的坏‘习惯’。”该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王先生表示。
社交礼仪不懂不行
中南民族大学的工科生黄俊从小习惯了大大咧咧,见了同学叫哥们,经常几个男生勾肩搭背走在校园里。前几天他终于得到某零售企业面试的机会,高高兴兴一屁股坐下,大谈特谈自己的远大理想,全然忘了礼节举止。等走出门,听了其他同学的经验才后悔不迭:进门没问好,离开没握手,中间全是口语,一点文化气息都没有,被淘汰再正常不过了。
(转载自《武汉晚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