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推动古老中药发展全面“提速”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9-19 07:07:49
规定三年内达不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企业一律停业,《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6月正式实施,香港加紧建设“国际中医药中心”……随着一系列措施紧锣密鼓地推行,正在此间参加中国首届药学和医药产业高层论坛的专家纷纷表示,加入世贸组织后中药的发展正在全面“提速”。 “入世”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关税的变化,世贸组织各成员进口关税的调整给中药进入国际市场带来了机遇。中成药一直是中国医药出口的拳头产品,面对中国“入世”的新形势,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成员之间的关税壁垒和人为限制的逐步取消,中药有望在各国市场取得与化学药同等的地位,中医药融入世界医学体系的步伐将加快。 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这是中国中药和医药产业“入世”后参与国际竞争的最大优势。由于缺乏专利保护意识,此前中国研制出的一些新药没有及时加以保护,结果外资不愿投入。如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 在医药界有句话“没有专利就没有药物”。世贸组织附属协议中,《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与健康卫生领域紧密相关。它要求对所有产品和方法提供从原始申请日起最少20年的专利保护。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司长曹文庄认为,随着世贸组织规则的深入人心,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将不断增强,这对中草药的新药开发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中国加快了药品注册管理法制建设的脚步。曹文庄说,与去年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相配合的“实施办法”将于近期出台,富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条文将使中国药品注册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同时,一些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将被引入中国。中国药品管理制度正在加快与国际通行的惯例接轨。 业内人士指出,进入世界市场,中药首先要解决药材的质量问题。缺少有效的生产质量监管必然导致一些中药材的质量难以保证。而且,作为天然药物,不同产地、时间生产的中药材有效成分和含量差异很大。对此,中国在加紧推出应对措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制定出详细的《中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不同中药材的种植规模、生长期等作出严格限制,标准已审议通过,并将于6月1日付诸实施。 “一抓一大把,一煮一大锅,一喝一大碗”,几千年来,中药奉行的“模糊数学”也正在顺应市场要求作出改变。针对一直困扰中药成分量化和质量综合检测的难题,中国专家已经研制出“色谱指纹图谱”技术。该技术将中草药标准提取物的色谱图谱整体特征作为“指纹”,和供试品的色谱比较相似程度从而达到鉴别真伪和判断质量的目的。国家药监局负责人表示,他们正在积极将该技术应用于中成药的质量评价。 为了推进中药产业的发展,香港已经启动其庞大的10年发展计划。特区政府制定的《中医药条例》获立法会通过,使香港中医药业步入了有序发展的阶段。香港许多企业如东方红、赔力、余仁生等都已开展中草药研究。其他大财团如和记黄埔亦与北京同仁堂合组公司,新世界发展集团与云南白药进行合作。业内人士认为,香港正在广泛吸纳内地的原材料和成熟的研究成果,与内地专业人才加强合作。特区政府致力于把香港建设成研制中药健康食品及药物的“国际中医药中心”。 海外市场也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美国食物与药品管理局推出的植物药品工业开发指导文件,明确了植物可以在美国作为治疗性药物来进行开发和获得市场准入。2000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正式立法允许中医合法行医,中医在西方开始确立合法地位。在欧洲,作为化学药品发祥地的德国,草药被纳入了其医疗保险体系。新加坡、泰国等国家也已允许中药作为药品合法登记进口。 中国是中药的故乡,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仅对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进行统计,总蕴藏量就达850万吨左右。同时,在数千年的实践中,中国人积累了丰富的中药临床应用经验,中医药典卷轶浩繁,所统计的秘方、验方达30余万个。大量低廉的劳动力为发展医药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专家指出,中国正在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机遇,整合这些优势,把中国建成世界中药产业最重要的加工中心。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