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胰岛素市场研究及趋势分析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9-23 11:47:01
新华社信息 据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提供的信息,糖尿病已经
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威胁人类的“第三号杀手”。随着基因胰岛素的
应用、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的胰岛素市场发
生了较大的变化,各胰岛素生产企业都在寻找自己的发展之路。业内人士就胰岛
素产品全国市场状况及发展趋势作出如下分析;
胰岛素是最有效的抗糖尿病药物之一,是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甲类品种
。人胰岛素被发现至今已有81年,传统生产办法是从动物胰脏内生化提取,19
87年诺和诺德公司开始用基因工程生产人胰岛素。除传统的注射液外,现在各国
竞相开发非注射剂型。近几年来,胰岛素的市场前景看好,已占全球降血糖药物市
场的10%以上,且有扩大的趋势。据报道,2000年胰岛素全球销售额已达4
3亿美元。
国内动物胰岛素的生产厂家有几十家,处于低水平重复生产状态,而基因胰岛
素仅有2家生产。据国家经贸委不完全统计,1999年动物胰岛素产量达
36.73万支(400U)。
一、市场状况
1、胰岛素市场近两年快速增长
近两年,全国14大城市样本医院胰岛素购药金额快速增长,1999、2
000、2001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7%、78.2%和9.9%,年均
增长率为24.4%,高于同期我国抗糖尿病药总市场的平均增长率(19%)
。
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主要城市胰岛素分季度市场走势为例,到2000
年1季度为止,三地胰岛素市场规模相近,销售走势都很平稳;到2000年第
二季度,三地市场均迅速攀升,尤以北京市场增幅最大。随后,上海和广州两地
的市场进入新的平稳阶段,而北京的市场波动较大,再度于2000年第四季度
大幅攀升,随后才步入平稳。这主要原因是当时正处于医保制度改革阶段,患者
抢购药品。同为一类城市市场,北京胰岛素市场规模却明显增大,其中原因耐人
寻味。在缺乏一手资料支持情况下,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北京市场的特殊原因在
于“诺和灵”系列产品的国产化,合资企业天津诺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产品上
市的同时加大了北京市场的推广销售力度(该公司的营销总部设在北京),使市
场份额快速上升。
2、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快速增长
人体补充的胰岛素按来源分为动物胰岛素(牛、猪胰脏生化提取)和基因重
组人胰岛素。基因重组人胰岛素1999、2000、2001年增长幅度分别
为-13.2%、242.3%和29.4%,年平均增长率为56.6%(编
者注:受样本数据限制,这部分分析的增幅并不代表确切的市场增长速度,但可
籍此大致了解该品种市场的扩张趋势);而动物胰岛素市场同期的增长速度分别
为3.9%、13.4%和-13.4%,年平均增长率为0.7%,同时基因
重组人胰岛素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由1998年的32%增长到2001年的
64%。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的增长是胰岛素市场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表1 基因与动物胰岛素的增长幅度比较(%)
───────────────────────────────────
名称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平均
───────────────────────────────────
动物胰岛素 3.9 13.4 -13.4 0.7
基因重组人胰岛 -13.2 242.3 29.4 56.6
合计 -1.7 78.2 9.8 24.4
───────────────────────────────────
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比动物胰岛素增幅大的原因是:重组人基因胰岛素有许多
优点。动物胰岛素大多用猪或牛的胰腺提取,其结构与人胰岛素不完全一致。例
如,猪胰岛素B链第30位是丙氨酸,而人胰岛素是苏氨酸。而基因重组人胰岛
素是由基因重组技术制造的,对非致病的大肠杆菌或酵母菌导入人体胰岛素基因
转化而成,与人体胰岛素的结构、生物化学特性完全相同,并且不含动物蛋白杂
质。因此,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活性更高,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
,长期使用不易产生抗体。有了以上的众多优势,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毫无疑问地
成为临床医师的当然之选,进而成为胰岛素治疗的主流;生产厂商大力推广更是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成本低定价高,价格为动物胰岛素
的3倍左右。
3、外资品牌已占领60%以上的市场份额
14个样本城市胰岛素的生产供应商达28家,但按品牌计算则有23家,
外资品牌已占领60%以上的市场份额。以北京市场为例分析可看出,总体上北
京胰岛素市场1998年到1999年变化不大,市场增长率为-2%,略有下
调;但1999年到2000年市场以令人吃惊的幅度迅速增长,增长率达到1
44%;到2001年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总量基本保持不变(见表2)。
表2 北京胰岛素的市场份额变化(元)
───────────────────────────────────
公司名称 1998年 1999年
销售额 % 销售额 %
───────────────────────────────────
诺和诺德 375395 13.2 230409 8.3
美国礼来 396775 14.0 348047 12.6
上海第一生化 1318154 46.5 1411805 51.1
徐州生化 594213 21.0 556769 20.2
天津第二生化 119187 4.2 73303 2.7
天津生化 6840 0.2 107730 3.9
其它 24902 0.9 34315 1.2
合计 2835466 100 2762378 100
───────────────────────────────────
───────────────────────────────────
公司名称 2000年 2001年
销售额 % 销售额 %
───────────────────────────────────
诺和诺德 3013610 44.6 3116940 45.9
美国礼来 1196795 17.7 1560704 23.0
上海第一生化 1810384 26.8 1584544 23.3
徐州生化 570811 8.5 520390 7.7
天津第二生化 11628 0.2 0 0
天津生化 0 0 572 0
其它 147985 2.2 4852 0.1
合计 6751213 100 6788002 100
───────────────────────────────────
供应北京市场的厂商有12家,主要有诺和诺德、礼来、上海第一生化、徐
州生化、天津生化等。礼来的市场份额由1998年的13%增长到2001年
的22%;诺和灵(进口+合资)的市场份额由1998年的13%,增长到2
001年的46%。然而国内的两大厂商(上海第一生化和徐州生化)的市场份
额分别由1998年的47%和21%,下降到2001年的23%和8%。这
说明国内两大厂商由于传统自然消化的销售模式抵挡不住外资企业的推广销售攻
势,纷纷败下阵来,已有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可惜的是目前仅有的两家国产
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厂商生产情况也不令人满意:通化东宝制药于1998年11
月上市的甘舒霖,2001年上半年才在北京样本医院中稍有一些销售额;深圳
科兴生物2000年获准生产的苏泌啉,在北京市场样本医院的销售数据仍为0
,这样的市场表现值得国内同行深思。
4、市场集中度高且有集中于外资厂商的趋势
国内生产动物胰岛素的厂家有二十几家,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也有2家生产,
外资品牌有3家。但市场是高度集中的,诺和诺德、美国礼来、上海第一生化和
徐州生化这4家最大的厂商就占据了胰岛素市场的85%左右,1998年占8
7.1%,1999年占84.6%,2000年高达94.2%,2001年
已占据了84.1%(见表3)。
表3 胰岛素市场集中度分析(%)
───────────────────────────────────
公司名称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
上海第一生化 28.5 31.5 26.4 8.1
徐州生化 26.5 24.8 13.4 11.9
诺和诺德 25.8 22.2 43.2 43.9
美国礼来 6.3 6.1 11.2 20.1
其它 12.9 15.4 5.8 16
合计 100 100 100 100
───────────────────────────────────
从1998年到2001年,市场总体容量扩大了将近1倍,但是上海第一
生化和徐州生化的销售额却从2001年开始显示出快速下降的趋势;与之相反
,诺和诺德与美国礼来在经历了1998、1999年两年的准备之后,销售额
和市场占有率开始以惊人的速度提升。到2001年,诺和诺德市场份额为
43.9%,美国礼来市场份额为20.1%,分别从第三位和第四位上升到第
一位和第二位。因此,胰岛素市场有快速集中于专业化推广的外资厂商的趋势。
这一趋势应引起那些靠自然销售、无终端促销队伍的国内厂商注意,要改变营销
观念和模式。
5、胰岛素的主流规格包装为400U/10ml×1
市场上常见的包装规格有4种:400U/10ml×1、300U/3m
l×1、100U/1.5ml×5、400U/10ml×10。其中,400
U/10ml×1支装的包装规格占了胰岛素市场的66.36%,因其使用的
方便性等优点受到临床医师和广大患者的普遍欢迎,几乎所有厂家都生产。位
居第二的是300U/3ml×1支装的包装规格,市场上只有诺和诺德独家生
产,占据了33.32%的市场份额。这两种规格共占据99.96%的市场
。另外,销售不佳的规格100U/1.5ml×5是从丹麦哥本哈根诺沃工业
公司引入我国市场,已于1999年第三季度退出市场。上海第一生化和徐州
生化生产的规格为400U/10ml×10的产品的市场份额仅为0.02%
。
6、胰岛素的需求以中效制剂为主
市场销售最好的品种是中效胰岛素,增长最快,容量最大,由诺和诺德、礼
来、通化东宝、徐州生化生产。位居第二的短效胰岛素市场吸引了包括诺和诺德
、礼来、上海第一生化在内的更多的竞争者参与。与此同时,徐州生化和上海第
一生化却同时争夺着市场份额很小的长效胰岛素市场(见表4)。
表4 按作用时效分类的胰岛素市场构成分析(%)
───────────────────────────────────
时效种类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
短效 29.7 27.1 20.5 23.0
中效 63.4 68.9 77.1 74.3
长效 6.9 4.0 2.5 2.4
───────────────────────────────────
二、趋势预测
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失调、运动减少和肥胖人数的持续增多,无论在发达
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将越来越高。据WHO统计,糖尿病的发
病率已超过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1985年全世界有3000万糖尿病
人,到1997年增加至1.35亿,现在全球糖尿病病人约有1.5亿。仅美
国,糖尿病患者就达1630万人,并以人口增长率的5倍速度增长。据糖尿病
流行病学专家预测,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达到3亿,其中75%在印
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这主要是肥胖人口的比例的增加和平均寿命的延长等原
因造成的。
有资料显示,1979年我国成人的糖尿病发病率不足1%,目前已上升到
2.5%-3.25%。1994年全国普查结果表明,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超
过2.5%,目前全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3000万人,并且每年还在以78万
人的幅度递增,其中半数以上的病人不知道自己已患病。总体上,北方发病率高
于南方。另据1998年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与1993年相比,199
8年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城市上升53%,农村竟上升128%。因为胰岛素
迄今仍是抗糖尿病最有效的药物之一,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将不得不使用胰岛
素以提高生活质量,这将带动这个市场不断增长。估计全国胰岛素市场规模在4
亿元左右。未来几年随着国内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的大规模上市促销和居民经济消
费水平的提高,预计胰岛素市场将以10%~20%的速度增长。
2、市场将继续向外资品牌集中
随着外资企业的本土化、新技术产品的引进以及市场开发成本的降低,外资
企业生产的重组人胰岛素将进一步挤压已经衰退的动物胰岛素市场份额。国产动
物胰岛素将逐步退出大中城市,转向小城市及农村市场。集有多种优势的外资企
业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这应引起国
内相关厂商的高度关注。
3、胰岛素产品的发展趋势
短期内重组人胰岛素将继续取代动物胰岛素;400U/10ml×1和3
00U/3ml×1仍为胰岛素的主流规格;中效胰岛素仍最受欢迎。从长远角
度来看,非注射型胰岛素将替代传统型的注射剂型。国外有公司已开发上市2种
干粉吸入式胰岛素新制剂:(1)速效胰岛素干粉吸入剂Humalog(美国
礼来公司开发上市,2000年销售额达3.5亿美元);(2)长效胰岛素干
粉吸入剂Humulin,由安万特(Aventis)公司、Inhale治
疗剂公司和辉瑞公司共同开发的吸入型人胰岛素(Exubera)将完成第三
阶段的临床试验,有望在2002年上市。
Generox公司的口服胰岛素,是气雾释放进入口中的液体配方,目前
也处于第三阶段的试验中。
因此,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形形色色的非注射型精确释药人胰岛素将成为降
血糖领域的畅销商品,而传统的注射剂将逐步淡出历史舞台;与此同时,传统的
口服降糖药物也将因为疗效以及肝、肾毒性的原因而失去部分市场。总之,随着
吸入型胰岛素的出现,看似波澜不惊的降血糖药物市场正孕育着一次革命。
三、对企业的建议
胰岛素是个临床应用多年、疗效确切、市场成熟的老品种,呈现市场规模扩
张和市场份额重新洗牌的趋势,其销售额已占降糖药物市场的10%。专业化推
广的外资品牌基因胰岛素已抢占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上市达近4年之久
的国产基因胰岛素在大城市医院的市场份额几乎为零,所以不重视甚至无终端促
销队伍的国内各胰岛素药厂应改变营销观念和模式,建立终端市场开拓队伍。
我国有广阔的市场,动物胰岛素的国内生产厂应将市场重点转向外资企业的
薄弱区域,即不断增长、潜力巨大但用药水平相对较低的省会城市以下的二级市
场。另外,建议生产厂商不要轻易介入市场集中度已较高的基因胰岛素,而应采
取差异化战略,研发有特色的新剂型。
由于本文属于二次资料的研究,未做医生和患者的认知度和用药习惯的调
查,所以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