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1-4月医药行业运行的因素分析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29 21:12:03
新华社信息据对上海、江苏、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四川、河北等制药大省的专项调查和对1100多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反映,今年年初,医药企业在国内外环境剧烈变化的条件下,积极抓住有利机遇,克服不利条件,为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具体分析如下: 一、医药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宏观经济环境的良好发展。我国近年来连续出台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都为今年的经济增长提供非常有利的经济环境,也为我国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我国政府在采取一系列政策扩大内需,拉动了人们的医疗保健消费,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消费水平,使医疗消费市场处于一个有利的社会基础之上。正是得益与此,今年“两节”(新年、春节)期间,保健品和部分中药产品得以消费较旺。 2、国际国内医药市场的结构大调整,为今年年初的医药生产经营创造了有利的环境。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扩大出口,提高了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对国内医药企业扩大出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国际跨国医药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结构大调整以及“转移生产”的趋势,为国内医药企业提供了一定商机。今年以来,国际医药市场对原料药的需求有所增加,据部分省市反映,美国“9.11”事件后,因为“炭疽热”而引发对强力霉素、盐酸土霉素等化学原料药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价格上扬。一部分医药企业积极抓住了这一商机,加大了出口,赢得了一定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国际跨国制药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转移生产”的战略调整,化学原料药的委托加工和来料加工有所增加,各地反映,青霉素工业盐及下游中间体、原料药产品、制剂产品的市场实物销售量均比去年有较大增长。我国是化学药品的生产大国,只要能够积极抓住国际医药市场的大调整时机,有可能使我国医药产业成为世界制药产业的一个重要加工中心,给我们带来很多难得的市场商机。 同时,我国国内进行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也初见成效。企业生产集中度有所提高,市场过度竞争有所缓解,VC的出口价格得以在限产中出现小幅上扬,中间体市场继续看好。 3、医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能够抓住有利时机,靠挖潜增效弥补降价带来的减利因素。调查显示,各地普遍注意到一季度是医药生产经营旺季的客观条件,能够积极加强重点产品的产销活动,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压缩库存较大和长线产品的生产,减少或停产微利产品,使企业在降价和原材料涨价的不利环境下,赢得了一定盈利空间。 4、为应对WTO,医药企业在前些年加大的新产品研制开发力度,使近年来医药工业新产品产值出现了高幅增长的势头,为保证今年医药经济的高幅增长、改善医药工业的产品结构增添了新鲜动力。据河北省经贸委反映,拉动全省医药工业增长的主要骨干企业:华北制药集团和石家庄制药集团,1-3月间,青霉素V钾、羟氨苄青霉素、羟氨苄头孢菌素、头孢拉定A等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均大幅增长,是保证企业一季度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 二、医药行业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难 1、招标采购和药品降价等政策性因素,影响了工商企业的预期心理,企业面临的困难进一步加大。主要表现在:一是药品经销商业企业由于对降价的预期心理,减少进货或不断改变进货量,影响了一季度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二是当前企业在应对市场变化时,将保市场、争效益放在第一位,出现了减少长线产品、非盈利产品以及微利产品的生产,部分药品由于价格下调导致微利或无利而停产退出市场。同时,企业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极易“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放慢了科研开发的力量。“研制一代、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存一代”是医药行业新药研制开发的行之有效良性发展模式,也是保证今天医药经济不懈发展的内在动力。目前,企业集中力量抢占市场的同时,往往打乱甚至放弃了这一发展模式,以当期利益为重,放弃长远发展利益而保住当前效益,以短期利益挤占长远效益;三是药品价格持续走低,企业盈利空间再度缩小。 2、市场和效益向优势企业倾斜的同时,困难企业增多,亏损额增加,成本费用上升。 3、今年年初以来,产销衔接状况十分不理想,产销率一降再降。 4、企业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如药品招标采购不规范行为仍然存在;机构改革滞后,一些地方药品管理执法部门与所办实体还没有完全脱钩,从而造成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异地连锁经营阻力很大;地市级机构改革还没有完成,医药行业管理机构较乱,造成行业信息流通不畅。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