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健品市场分析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09:24:49
|
|
我国的保健食品产业发展很快。自1996年实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以来,截至2002年末已有批准文号的产品,按品名计算共计3899种,其中进口产品381种,占批准产品总额的9.77%。目前已有20多家跨国公司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外籍华人经营的产品也占相当份额。1、现状:进口营养剂占进口产品逾七成。在现行的27项保健产品中,进口产品绝大多数是营养补充剂,以2002年为例,进口保健品53种,其中鱼油、补钙、维生素、纤维素、微量元素、蛋白质等营养补充剂共38种,占进口产品的71.7%,此前进口的保健品,营养补充剂比例更高,约占八成以上,其中安利公司2002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30亿元之多,也属于营养补充剂。但是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供求的变化及经营手段等因素,国内及进口产品约有一半左右能在市场流通,有的产品已停止生产退出市场,很多进口产品销声匿迹,可见优胜劣汰是不可逾越的市场规律。但是有些洋保健品如卵磷脂、白蛋白、羊胎素、多种维生素等,未经批准公然销售或所谓直销,应予取缔。2、产品:鱼油、西洋参市场走俏。洋保健品进入中国市场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媒体对其也进行广泛宣传。如今,以鱼油、西洋参为主的洋保健品在我国销售火热。以鱼油为例,这种产品甚至被命名为“脑黄金”,已经成为消费者自购或送礼的首选产品。截至1997年在中国注册的进口鱼油丸有8种,其中有美国产品5种,以阿拉斯加鱼油销量最大。与此同时,国产鱼油也大量上市,其价格仅为洋货的70%甚至一半。为规范市场,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对8种“脑黄金”进行检测,并发布“质量价格比”,促使鱼油市场得到净化。同时,促使国产鱼油如“忘不了”等品牌脱颖而出,占据市场的重要地位,改变了洋货独霸市场的局面。西洋参在中国应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进口的多是其精加工的产品如“洋参丸”“花旗参茶”、“西洋参口服液”等。其价格昂贵,后来国内开始栽植西洋参并生产终端产品,十年来价格基本稳定。天然保健食品的热销,很快触动了外国厂家的神经,近些年来外国生产的以天然植物为原料保健品如含多糖、黄酮、花青素等成分的80多种产品进入中国。但因价格较高,与国产天然保健品相比,销售尚处劣势。国产的太太口服液、静心口服液年销售各3亿元左右,排毒养颜胶囊年销13亿元之多,其他如灵芝类、银杏类、茶多酚类以及百消丹、喉宝、朵尔胶囊等保健品的销售量都位居前列。3、走势:洋保健品并不具备竞争优势。我国中医药食疗养生文化,对国人的影响十分深远,譬如新时代公司生产的松花粉片之所以十分畅销,源自几千年国人对松花粉的了解。此外,人参、银杏、红景天、杜仲、首乌、枸杞、薏仁、百合、黄精、当归、大黄、芍药、甘草等数百种中草药及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及“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上的201种中药,在我国几乎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人们受此熏陶,养成了先入为主的购买习惯,因此,从市场规模而言,洋保健品尚不具备竞争优势。目前,对于洋保健品的看法人们尚不一致。有消费者认为洋货用料单一,成分明确,安全可靠;有消费者则认为中药保健品复方配制,组成的群药是有序的配伍,达到有效而无毒的目的。这就是我国保健品的独到之处。估计这些“单方”、“复方”的不同见解短期内不会统一,故有的洋保健品尚不能在中国市场一路畅通。 |
休 闲 居 编辑
(转摘自“医药快讯信息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