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是把“双刃剑”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19 14:17:00
一到假期,许多家长反映,现在家里的电视遥控器整天被孩子所拥有;而孩子说,过假期就是要轻松一点,把平时没看的电视补回来。专家提醒,电视是柄“双刃剑”,应当加以引导,莫让遥控器掌握在孩子手中。
[新闻背景]休 闲 居 编 辑
看电视跃居课余活动第一位
在前不久举行的“为了孩子”2003上海国际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数位专家就电视媒体对儿童思想行为的影响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自从电视这一强势媒体问世之后,即以不可抗拒之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儿童观看电视的时间远远超过了成年人,建议家长权衡利弊,更好地把握家里的遥控器,使其发挥在儿童世界里正确的作用。
中国儿童研究中心对全国30多个省市的12418名学龄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做功课、玩、看电视听广播、体育锻炼、阅读课外书籍、做家务、少先队活动、电脑游艺等来观察少年儿童课余生活。调查表明,做功课、玩、看电视是我国中小学生课余生活的三大活动。近年来,少年儿童三分之一的课余活动时间是在与媒体接触中度过的,超过了做功课时间,跃居第一位。
[调查]
电视可使思维能力出现缺陷
■长期面对动画空间,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对图画产生依赖心理,而对文字却熟视无睹。
据一项旨在研究电子媒体对儿童影响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儿童每天要在电视机、电子游戏机或电脑面前度过至少两小时,而阅读书本的时间只有39分钟。长时间看电视的儿童很少有时间阅读书本或从事室外活动,更少有时间提高阅读能力和培养阅读习惯,在阅读上也就会遇到更多的困难。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学们对课本教学完全不能集中注意力,二期课改虽对症下药,推出影像教学,且颇见成效,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绝大部分都是依靠文字传承下来,要全部转化,恐怕非一朝一夕之事。
■现代都市剧的怪诞、恐怖情节使儿童在认识上拉大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心灵单纯、思想简单的儿童在接触这些节目或内容时,很容易照单全收,最终,他们的生活话题、思想行为模式,在耳濡目染下不自觉地受到影响。遥控器掌握在孩子们手里,他们从偷看到大大方方地观看成人的世界,荧屏上的场面刺激着儿童身心的早熟,暴力、谋杀场面的过度渲染歪曲了儿童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加剧了他们的不安全感,儿童的天真烂漫越来越弥足珍贵。
■武侠剧、历史戏说剧的频频露脸,内容离奇且不完整,对成年人而言,尚很难分辨,更何况思想尚未成熟的孩子。
曲折而又煽情的画面,使儿童分不清戏里戏外,不清楚演员演绎的故事与真实历史的距离有多遥远,严重混淆视听,使孩子对历史的把握出现荒诞的偏差。历史课上讲到康熙乾隆,同学们第一感觉是与康熙称兄道弟的韦小宝,乾隆皇上的风流倜傥在同学们心目中也是根深蒂固。有道是“知史可以明智”,如此把握历史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可想而知。
■电视暴力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具有不可抹灭的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曾凡林等三位老师为此采用问卷方式对253名初中生进行了观看暴力镜头的频次、对暴力的认同态度、观看暴力镜头的情绪反应、攻击性行为倾向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观看暴力镜头频次和兴奋程度越高,表现出攻击行为倾向越多。可见,过多地观看电视暴力可能导致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增加,且攻击性行为与观看电视暴力引起的情绪反应,如兴奋性、同情心、情绪宣泄和恐惧心理等均有关联。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大环境,而广告恰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商业活动之一,也是儿童认识社会的一个窗口。
学龄前儿童,大多在模仿周围的环境,即儿童在与外在世界互动状态中学习着。现代社会几乎无处不在的广告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使尚不能自立于社会的儿童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媒体使成人世界的秘密在儿童眼里一览无余,而对于接受这样的世界,孩子们还需要充分的准备。许多广告所折射的社会生活,仅仅是一个片段或是一个瞬间。在女性特殊时期生活用品的广告竞争狂轰滥炸之下,孩子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量多的时候”,滑稽可笑的背后是一个严峻的科学教育问题。
■电视使儿童变得孤独、冷漠已是不争的事实
孩子们终日以电视为伴,用与电视的互动代替了与同龄人的沟通,与家长的交流。因此,这些孩子又被专家称为新世纪的“电视人种”。
家长不能束手无策
所有的媒介影响都不是直接的因果式影响,它间接地通过许多因素起作用。这些因素被称为中介因素,包括儿童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系、家长文化程度、伙伴关系等。美国学者施拉姆强调:要了解电视的影响,不能仅仅了解电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儿童的生活及他们如何使用电视。所以,如果说媒介对儿童有影响,这个影响就是媒介因素与儿童的生活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
在接触媒介时,儿童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出于某种需要。1992年以来,根据对中国儿童接触媒介的调查研究发现:我们的孩子接触媒介主要是为了满足伙伴交往需要、逃避现实需要、娱乐需要、社会学习的需要等。儿童选择不同的媒介、不同的媒介内容来满足不同的需要,将导致不同的媒介影响。
父母在教育引导之前必须了解儿童的需要,并依从他们的需要挑选电视节目,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要防止儿童收看电视的“无目的性”。许多对比研究发现,经过指导的儿童比未经过指导的儿童更有自主性,更能熟练地获得和理解信息内容,并且更经常地利用媒介解决现实问题。对儿童的媒介接触进行必要的指导,这在美国、英国等国家的中小学已发展成专门的课程,称为“媒介教育”。
了解孩子的需要
现今不少年轻夫妇决定不生孩子,不是担心经济负担,他们所忧虑的是社会大环境,他们认为无论给予孩子多好的教导和训勉,只要孩子一接触社会,便难逃社会的污染。这些夫妇的决定可以理解,但这并非上策,特别是已有小孩或决定要小孩的夫妇更不能坐以待毙。
当然,禁止孩子看电视或不接触社会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只有通过正面引导和正面教育,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电视节目,安排健康的家庭活动,诱导孩子培养良好的个人兴趣,以及推荐有益的课外读物,借助同龄人中榜样的力量,才能保证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
当前的问题是,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在这一点上,母亲比父亲还好一些,父亲与孩子共处的时间非常值得反省。美国一项调查发现,父亲平均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只有六分钟。孩子每天的活动大多是自己陪自己或是交由他人照顾。难怪孩子在接触传媒时,经常毫无过滤地照单全收。
倘若孩子能够获取恰如其分的教导,正确价值观念的指引,那么在面对外来的知识或信息时,就可以明辨是非。电视是一柄“双刃剑”,只要家长懂得选取和引导,孩子们自然会获益匪浅。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