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仍严峻,急需对策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11-01 05:53:4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创造了1.7亿多个就业岗位,在就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对于目前我国的失业率究竟有多高,失业人数到底是多少,有种种不同的估计:对城镇失业率,主管部门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是3.3%,失业人数约600多万;有人估计失业率是6%,失业人数大约是1240万;也有人估计失业率是9%,失业人数高达1800多万。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估计,大体上也有3种:1.2亿、1.5亿和2.4亿。如果取中位数,那么,“十五”期间我国城乡失业人数(包括就业不充分人员)是1.6亿,再加上5年间新增加的劳动力4000万,则“十五”期间的劳动力净供给量将达到2亿。“十五”期间的劳动力需求量,如果按照经济增长速度7%、就业增长弹性系数0.13(即国民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业增加0.13个百分点)测算,年增加就业岗位只有800万左右,5年只能有4000万人就业,“十五”期间的剩余劳动力仍有1.6亿以上。因此,在未来20—30年内,实现充分就业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造成目前我国劳动力供给大大超过需求的原因很多,概括地说主要有:休 闲 居 编 辑
第一,人口政策上的失误,导致在人口基数本来就很大的基础上,人口出生率一度过高。
第二,就业增长弹性系数降低速度太快。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和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以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加快,我国的就业增长弹性系数从过去的0.15左右下降到90年代的0.1左右,从而使单位投资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大大减少。
第三,劳动力素质同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所形成的结构性失业日益突出。
第四,就业观念滞后造成了“有人没事干”和“有事没人干”并存,出现了“自愿失业”和“半自愿失业”。
第五,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障碍尚未完全消除。
就业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是现实的紧迫问题,也是长远的战略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根据发达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的特殊国情,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主要有:
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前提条件。从最近十几年我国的实践情况看,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大约可增加100万个就业岗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在5%以下时,失业人员就会明显增多。因此,任何时候都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根本保障。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的质别性科技创新(即创造新的产品或服务的科技创新)。科技进步能为扩大就业创造物质技术基础,有利于充分就业的实现。但是,从短期看,用在科技上的投入多了,可能会减少对就业的投入。为了缓解增加科技投入对就业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借鉴国外通过科技政策促进就业岗位增加的办法,如鼓励和发展质别性科技创新、鼓励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的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加速新技术尤其是节约物质资源和资本的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等,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实行储备型就业。近十几年来,发达国家把发展教育培训作为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的优先措施,努力把教育培训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有的国家把富余人员作为培训对象实行“储备型”就业安置,既缓解了就业压力,又形成推动经济增长和转型的储备力量。只要我们注意加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使教育培训与就业需要密切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把解决就业问题的重点转向农民。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比较低,这既说明我国的就业结构明显滞后,也说明我国城镇还有较大的就业空间。因此,逐步把就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农民有序流动到非农产业和城镇上来,有利于促使就业结构合理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扩大就业需要兼顾的问题很多,但最根本的是两点:一是统筹兼顾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所创造的就业岗位一直占新增就业岗位的90%以上,因此,我们应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努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二是兼顾稳定长期就业与灵活就业。发达国家的劳动就业期限平均都在10年以上,稳定的职工队伍是保持企业竞争力的需要。我们应当借鉴其经验,建立一支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劳动大军,这既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发展,也有利于劳动力和产业间的灵活调整。
健全就业法规,建立有利于就业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就业服务体系。就业是涉及亿万劳动者利益的大事。应尽快制定和完善《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障法》等法律法规,使就业工作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建立一支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专业化的就业服务队伍,形成功能齐全、流程规范、方式灵活、运作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法制健全、运行规范、竞争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周到的劳动力市场管理制度。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