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泛灵心理”教育孩子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5-08 04:36:34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期的孩子,特别是三四岁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泛灵心理,就是这个时期的孩子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心理倾向。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个时期的孩子常与枕头“谈心”,与布娃娃、布熊等玩偶“讲话”……
孩子的这种泛灵心理,在其教育中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作为家长或者老师,如果能利用好这一点引导孩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讲一件本人亲身经历的事情――
休 闲 居 编 辑
我所教的班里种了几盆花草,春天刚到,花枝上就冒出了第一个花骨朵。可是还没等到骨朵开放,就不知道被谁摘走了,询问了半天也没有人承认,于是我教育了几句就算了。
过了几天,花枝上又冒出了一个花骨朵,可是第二天,花骨朵又不翼而飞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准有个偷花贼。”“把他抓出来。”我这次没有简单处理,而是在一张卡片上画了一个花娃娃,花娃娃撇着嘴,眼角还有几颗泪珠。我轻轻地把它夹在花枝上,说:“看,小朋友把花妈妈的宝宝掐掉了,它多伤心啊!如果你被别人抱走了,妈妈会怎样?”林宵说:“妈妈会难过。”“对,那你会怎么样?”孩子们抢着说:“我会难过、害怕。”“宝宝回答得很好,那我们该不该把花妈妈的小宝宝夺走?”“不该!”大家齐声回答。这时林宵低头哭起来,“老师,我再也不掐花宝宝了。”我把林宵搂在怀里,耐心地说:“你能大胆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就是一个好孩子。”
过了几天,花枝上又冒出了一个花骨朵,不知道是哪一个小朋友把花枝上的“哭娃娃”换成了“笑娃娃”的卡片。
利用“泛灵”的外物教育孩子,符合孩子的心理接受水平,如:“搬小椅子要小心,不要把椅子碰痛了。”“小草正在睡觉,不要把她踩醒了。”等等。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起向孩子讲解深刻的道理,效果好多了。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