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妇科专家帮我看看啊谢谢!!!!!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5-25 21:35:54
>>>>>>>>提问今年25岁,近一年来经常出现月经中期出血的情况.出血时小腹部下坠涨痛,有想排大便的感觉.以前出血时间短2天左右,近几个月出血时间延长至7天左右.出血颜色黑褐色混白带.近几个月偶尔也会流出鲜红色的血,但非常少.
休 闲居 编 辑
月经时间17号左右 基本准时.
月经中期出血一般1号左右,时间也准时.
以前咨询过医生,有怀疑属于排卵期出血,建议到医院做详细检查.
以下是我前几天的检查报告.
超声所见,
子宫前位,外行规则,宫体大小约44*36*41mm.肌层回声分布尚均匀,宫腔线居中,子宫内膜厚约9mm.
双附件为见明显异常占位声像
子宫后方见游离液性暗区,大小范围约26*3mm
CDFI 子宫及附件未见异常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
盆腔积液
二:尿液检查正常
三:白带检查:
清洁度 3度
霉菌 未找到
滴虫 未找到
白细胞 ++
上皮细胞 +
还做个白带CT-Ag检查.结果阴性.
妇科检查:有双侧附件炎
上面的检查结果是确诊我患有:阴道炎,附件炎,盆腔炎吗??
请问应该怎样治疗呢??严重吗?会影响到生育吗?
我在医院检查时,医生建议我检查卵巢激素来确诊出血原因.还怀疑我是因为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出血.请问有需要做这个检查吗?这个检查费用一般是多少呢??
盼回
谢谢
>>>>>>>>休闲养生网回答:应该是排卵期出血
排卵期出血
在月经中期,即排卵期,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出现部分子宫内膜脱落引起有规律性的阴道出血,称为排卵期出血。中医学称之为“经间期出血”。
【病因病理】
月经排净之后血海空虚,冲任气血衰少,随着经血逐渐积蓄,由空虚渐渐充盛,如体内阴阳调节功能正常者,适应此种变化而无特殊证候。在月经中期阳气内动,如有肾阴不足,损伤阴络而出血;湿热内蕴,热伤冲任而出血;或瘀血内留而为阳气所动以致出血。
【诊断要点】
1.周期性的出现月经中期出血,常伴下腹隐痛,但月经周期和经期正常。
2.与宫颈炎和宫颈息肉出血鉴别。
3.须作妇科检查出超等检查,以排除妇科肿瘤等引起的阴道出血病。
【辩证分型】
1.阴虚 月经中期出血,量少色红,淋漓不净,心烦口干,溲赤便干,乏力头晕,腰酸膝软。舌红,脉细数。
2.血瘀 月经中期出血,量少色暗,下腹部疼痛拒按,或有妇科肿瘤史。苔薄,脉弦。
3.湿热 月经中期出血,色红黏腻,神疲乏力,胸闷烦躁。苔黄腻,脉弦数或细弦数。
【分型治疗】
1.阴虚治法:养阴清热止血。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味。
生地15克 白芍12克 淮山药10克 丹皮9克 泽泻10克 山茱萸9克 枸杞子10克 旱莲草12克 生地榆12克 川??子9克加减:出血量多者,加阿胶9克(烊冲);乏力倦怠加党参12克;腰酸膝软者,加杜仲10克、怀牛膝10克。
2.血瘀治法:活血祛瘀止血。
方药:逐瘀止血汤。
生地10克 赤芍10克 丹皮9克 归尾9克桃仁9克 木香9克 生蒲黄10克(包煎)五灵脂10克 茜草炭9克 山楂炭10克 枳壳9克加减:便秘者,加制大黄9克,或生大黄3克(后下);口干舌红者,加龟版9克(先煎),或麦冬9克;
腹痛者,加延胡索12克。
3.湿热治法:清热利湿止血。
方药:清肝止淋汤加减。
当归9克 炒白芍9克 生地9克 丹皮9克黄柏9克 牛膝9克 制香附10克 黑豆12克茯苓12克 小蓟草15克 薏苡仁10克 苍术9克加减:大便溏薄者,去当归,加淮山药12克、扁豆衣9克、陈皮6克;院闷烦躁者,加藿梗9克、黄芩9克、肉豆蔻6克、沉香曲9克(包煎);出血时间长,伴有气味者,加蒲公英15克、败酱草12克、槐花9克;有慢性盆腔炎病史而伴下腹隐痛或疼痛者,加金银花9克、红藤30克、萆粟12克、土茯苓15克、地榆12克,去牛膝、黑豆;湿热挟瘀伴腹痛拒按者,加败酱草30克、赤芍12克、生蒲黄15克(包煎),去白芍。
【中成药】
1.固经丸 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阴虚血热者。
2.震灵丹 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血瘀者。
3.六味地黄丸 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肾阴虚伴腰酸膝软者。
4.宫血宁片 每日3次,每次3~4片,吞服。
用于各型出血者。也可与上述中成药同时服,增加止血效果。
5.妇科千金片 每日3次,每次4~6片,吞服。用于湿热者,可与宫血宁片同用。
【简便方】
1.荆芥穗6克,炒黄研末,分3次吞服,血止停服。用于出血者,月经第10天服。
2.地榆30克、槐花米30克,水煎服,血止停眼。用于血热、湿热者,月经第10天开始服至月经中期出血止。
3.红花2克、枸杞子3克,热开水泡,代茶。用于血瘀者。月经第12天开始服至月经中期出血止,如有痛经者,经前3天继续服至经净。
【其它疗法】
1.耳针 取子宫、内分泌区。用油菜籽、磁石耳针埋穴。月经第10天埋穴至血止。
2.体针 取子宫、血海、关元穴,阴虚用补法。
血瘀加膈俞,用泻法;湿热加阴陵泉、三阴交,用泻法。月经第10天起治疗至月经第18天停止。
【注意事项】
1.月经中期出血因出血量少,患者常常疏忽轻视,不予治疗,但反复出血,可影响脏腑、气血功能,也可能影响受孕或引起流产,故应鼓励病员积极治疗。
2.要重视经期卫生保健知识,月经中期出血虽然量少或似赤带,但宫颈口略开,如果不避开房事,有可能细菌上行感染,导致子宫内膜炎或附件炎,一旦发现房事后下腹疼痛,黄带增多或有发热,应速用清热消炎药,防止炎症扩散。
3.本病阴道出血发生在排卵期,即经前14天左右,故服药或针灸等治疗都要在排卵期以前开始,才能防止排卵期出血。如果等待阴道出血时才进行治疗,只能起到消极的止血,因把握治疗时间也很重要。如果经治疗后连续三个月经周期无中期出血,即为治愈。
这种调整并不困难,时间也不会很长,调整好了,不影响生育。
[临床表现]
月经中期(排卵期)出现规律的阴道出血,量一般不多,持续半天或几天,可伴有轻微腹痛或腰酸。
[诊断]
1.有典型症状。
2.基础体温双相,出血发生在体温由低向高转化期间。
[治疗]
1.西医药治疗:己烯雌酚0.25~0.5mg/日,排卵前3天开始服用,血止后2~3天停药。
2.中医药治疗
(1)肾阴虚:经间期阴道出血,量少、色红,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阴,清热止血。
方药:生地、女贞子、旱莲草、生山药、茯苓各15克,山萸肉、丹皮、泽泻各10克。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
(2)湿热内蕴:经间期阴道出血,色红、质黏,或带下夹有血丝,平时带下量多、色黄、质稠、秽臭,胸脘痞满,口中黏腻,口苦心烦,
纳差,小腹坠胀,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或滑。
治法:清利湿热,调经止血。
方药:白术、生苡仁、川牛膝、樗根皮各15克,黄柏、泽泻、车前子(包)各10克。
中成药:固经丸。
(3)血淤:经间期出血,量少、色紫黯、有小血块,小腹疼痛拒按,情志抑郁,舌质紫黯或淤斑淤点,脉涩。 ’
治法:活血化淤,调经止血。
方药:生地15克,赤芍、桃仁、当归、丹皮、枳壳、龟板(先煎)各10克,三七粉(冲)1.5克。中成药:血府逐淤丸。
[预防与调养]
1.注意经期及产后保健,保持外阴清洁,防止盆腔感染。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