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振兴中医?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18 23:35:41
>>>>>>>>提问
>>>>>>>>休闲养生网回答:
1、中医目前面临那些问题?中医最大的危机是什么?
答:中医目前面临着一系列的重大问题:如政策上的制约、教学脱离临床、疗效下降、后继乏人、后续乏术,轻医重药、废医存药等等。但根本性的问题还不在于此。目前中医正处于受排斥、受歧视的地位,遭受着越来越多的质疑和责难,甚至一些非医学专业的人士也加入了议论的行列。有人认为,或许中药确有一定的效果,但中医理论纯属于胡说八道了。“中医科学吗”?“中医确实有效吗”?种种非议如腥风浊浪,愈刮愈猛。上至中医政策的制定者,中到中医院所的科教人员,下至基层的中医及中医爱好者,对此都缺乏明确统一的认识。因此,无法对外作出有力的、一致的回应。可以说,中医目前最大的危机在于对于中医认识上存在的混乱。这个问题如果久拖不解决,今天有人说中医不科学,明天就会有人说中医是封建迷信,后天说不定有人称之为异端邪说了!
2、中医科学吗?休 闲 居 编 辑
有人动不动说“中医不科学”,我问他:什么是科学的?对方回答:所谓科学的东西,一定要经得起反反复复的验证。你们中医治病,即使针对同一种疾病,今天用这个方子有效,有可能明天就没效果了,或者对一个病人却不一定有效,但对另外的病人又无效了。这不 符合科学的标准。
其实,并非中医不可重复验证,只不过验证的方式、内容不同如西医而已!西医重复验证是“病”,而中医重复验证是“症”!
凡麻黄汤证者,以麻黄汤治之,有效率是多少?100%!
凡桂枝汤证者,以硅枝汤治之,有效率是多少?100%!
凡“胸肋苦满,心烦喜呕,不欲食,口苦,咽干” 属小柴胡证者,无论是何疾病,皆以小柴胡汤治之,有效率是多少?100%!
当然,仅凭古人留下的这些“方症”是不够用的,但它给我们极其重要的启示。如果中医界全面、系统、精确地研究、归纳、总结出各种病变的“方”、“症”,并在此基础上拿出具体的临床数据来证明中医的疗效。则“中医不科学,疗效不确切”等奇谈怪论将不攻而破,而中医将更趋完善与成熟,更趋科学与规范。
中医是以动态的观点去对待病情的。相同的疾病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疾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有可能出现相同的“共性”,所以,中医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说。据有人统计:小柴胡汤可广泛用于100多种疾病的治疗,出现这种情况决非偶然!
中医辩症虽变化万千,但万变不离其“宗”“宗”者,“症”也!(有关说明将在:辨证要点——“何时当“清”、“何时当温”中予以补充。)
3、如何公正客观地评价中医的疗效?
有许多人认为中医的疗效不如西医,我认为:如果单项评估,西医将占有极大的优势,如果综合评估,最终人们可能认为:还是中医好!
比如说:在相同条件下,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中医治疗,一组接受西医治疗。最后作出统计分析:哪组患者见效快,哪组患者的病情持久稳定,哪组患者的并发症少、哪组患者的复发率底、哪组患者复发后更易恢复。哪组患者的生活状态更正常,哪组的患者产生新的疾病的概率小,哪组患者的寿命更长久等等。如此综合评估,方能体现出中医的优势!
可叹的是国家拨给中医研究的资金本来就少,由于发展方向上的错误,这些有限的资金大多用在一些无聊的项目上去了!以致于有人攻击中医无确切疗效时,中医界竟拿不出一份科权威的、有说服力的确切数据来证明!
该做的事没做多少,不该做的事却做了许多,对于这种情况,主管中医的职能部门当扪心自问:有愧否?
4、导致中西医之间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中西医之间的碰撞,实际上是中西文化碰撞的一个缩影。在此过程中,中医体现了东方民族的宽容性,西医体现了西方民族的侵略性。西医缺乏了解中医的诚意和耐心,它总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你,当他无法理解的时候,首先就怀疑是别人出现了问题,而不去反省自身考虑问题的方式。
此外,西医是在古希腊解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立足的根本是“肌肉骨骼,细胞、细菌病毒”等;中医是在中国古代养生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立足的是“精、气、神”。西医研究的是实体(物质)。中医研究的是势态(能量),或者说,西医研究的是人体的“硬件”中医研究的是人体的“软件”,中西医研究领域虽然相关,但很大程度上并不重叠!!所以,中西医学各有所长,西医长于治疗实质性的病变,中医长于治疗功能性的病变。
中医有句老话——“治病如制敌,用药如用兵”,如果我们将战胜疾病的过程看作是一场战争,那么,西医则偏重于装备的运用,即用什么武器去摧毁对方。中医则偏重于战术的运用。即如何设防伏击,如何分割包围。相对而言,中医更善于把握整体局势,因势利导,以弱胜强。
中文说“这是什么?”英文说“what(什么) is(是) this(这)?”.同样一句话,语言的结构截然不同,如果有人非要用英文的语法去衡量中文,就难免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