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好心人帮忙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10-19 11:55:55
>>>>>>>>提问男性,50岁,体检报告说r-GT偏高,数值70u/l,TG偏高,数值3.11mmol/l,HBsAb:阳性。B超诊断:肝内脂肪沉积。
我想请问这些都是什么意思?有患什么疾病的可能么?怎么办才能使这些都恢复正常呢?谢谢了,请帮助我给我正确的说法吧!
>>>>>>>>休闲养生网回答: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根据你的陈述,考虑为“脂肪肝”的问题。
据中国脂肪肝防治网近日公布的最新调查数字显示,我国大中城市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高达10%。
调查表明,五大人群的脂肪肝患病率最高,他们是白领人士、出租车司机、职业经理人、个体业主、高级知识分子。据介绍,脂肪肝可使人终日处于亚健康状态:经常失眠、疲劳、不思茶饭、肠胃功能失调、性功能减退。
脂肪肝专家说,如果脂肪长期在肝内过度积蓄,就有可能发展为无药可治的肝硬化。他提醒患者,脂肪肝完全靠控制饮食是很难治愈的,还需要药物治疗。休 闲 居 编辑
1)脂肪肝与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最新调查表明,我国人群中脂肪肝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海军总医院连续对14个单位6009人的脂肪肝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发现,2001年他们的脂肪肝发病率为19.3%,到2003年则增长到25.7%。海军总医院超生科主任说,40岁以上的人患脂肪肝比率较大,并逐渐趋于低龄化。
另外,此次调查还归纳出易患脂肪肝的四大潜在人群:对汉堡包、炸薯条等洋快餐疯狂迷恋的人;热衷于网上冲浪、电玩、聊天而连续超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的网民;心理压力大、长期静坐、睡眠不足、应酬频繁的白领阶层;经常饮酒过量、吸烟成瘾的成功人士。
据分析,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糖类食物,可导致身体超重和肥胖,很容易引发“营养失衡性”脂肪肝。据统计,约半数的肥胖者可发生脂肪肝,而肥胖型糖尿病诱发脂肪肝率高达70%。另外,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过量饮酒和吸烟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并直接伤害肝脏组织,导致肝内脂肪氧化减少,形成脂肪肝。
2)中度脂肪肝三年可转为肝硬化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三年前接待了一位因肝区不适、胃肠功能紊乱前来就诊的李姓患者。在肝常规、B超两项检查后,李姓患者诊断为“中度脂肪肝”,建议他用中药进行一个疗程的治疗观察。可患者很坦然地说“我还以为有什么大毛病,脂肪肝不用治,我回家少吃肉、不喝酒,脂肪肝很快就没了。
几天前,住院部收治了一个肝硬化、腹水的病人,他就是那个执意不治疗的脂肪肝患者李某。经过会诊,李某长期患脂肪肝,肝功能减弱,免疫机能差,经常过量饮酒,有接触化学药品史而继发肝纤维化,并恶化为肝硬化。北中医大博士说,脂肪肝应该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脂肪肝也是病,不能忽视。
3)巧用中医药可防治脂肪肝
专家强调,首先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去除疾病及其他导致脂肪肝的药物、化学毒素的继续伤害,戒酒、减肥降脂、调整饮食结构、加强运动等。对过度饮酒致病的病人来说,必须戒酒。因为95%的酒精由肝脏解毒代谢,在代谢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辅酶与细胞色素,过度的消耗会引起肝细胞坏死。另外,脂肪肝病人要注意减少脂肪的摄入,防止肥胖。过度肥胖者应当减肥,因为减轻体重有助于纠正脂肪肝。
专家说,脂肪肝患者除了需要控制饮食外,药物治疗是很重要的。脂肪肝患者由于脂肪代谢障碍,体内甘油三脂及胆固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并伴有高血脂症,因此需要服用保肝降脂中药进行治疗。
此外,脂肪肝患者常伴有维生素缺乏症,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腹胀、便秘或腹泻时,应予以对症服药治疗。
脂肪肝病人必须讲究饮食,还要注意锻炼。专家认为,高蛋白、控制脂肪和糖的摄入量,是脂肪肝病人的饮食原则,要尽量做到低热量饮食。他说,研究证明,每周吃一次海带、三次紫菜,每天饮绿茶,对防治脂肪肝、高血脂症均有良好作用。同时,应坚持每天散步、慢跑、游泳、打羽毛球、骑自行车等运动,注意控制体重。
4)以下给你介绍几则治疗“脂肪肝”的食疗膳方:
1. 金钱草砂仁鱼
取金钱草、车前草各60克,砂仁10克,鲤鱼1尾,盐、姜各适量。将鲤鱼去鳞、鳃及内脏,同其他3味加水同煮,鱼熟后加盐、姜调味。
2. 鱼脑粉
用鱼脑(或鱼子)适量。将鱼脑或鱼子焙黄研细末。温开水冲服,每次服3--5克。
3. 脊骨海带汤
取海带丝、动物脊骨各适量,调料少许。将海带丝洗净,先蒸一下;将动物脊骨炖汤,汤开后去浮沫,投入海带丝炖烂,加盐、醋、味精、胡椒粉等调料即可。食海带,饮汤。
4. 玉米须冬葵子赤豆汤
用赤小豆100克,玉米须60克,冬葵子15克,白糖适量。将玉米须、冬葵子煎水取汁,入赤小豆煮成汤,加白糖调味。分2次饮服,吃豆,饮汤。
5. 白术枣
取大枣120克,白术、车前草、郁金各12克。将白术、车前草、郁金纱布包好,加水与枣共煮,尽可能使枣吸干药液,去渣食枣。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