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因何迷信寡妇年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11-10 17:58:48
从2004年末开始,一种说法被传得沸沸扬扬:2005年无立春,是“寡妇年”,不要结婚,不吉利。于是很多人要抢在猴年年底结婚,本打算2005年结婚的人也有很多推迟到下一年。这些跟风的人中,不乏平时自认高学历、高水平的时尚白领。
针对这种风潮,民俗学家王作楫举办了相关的讲座。同时,历史文物学家高巍先生还特此撰文,分析了这种陋习的来源。
“鸡年无立春,结婚不吉利”,虽是民俗却是陋俗。
首先,2005年是有立春的,只是2005年的鸡年没有立春而已。因为每年“立春”的时间相对固定,但按照阳历算,一年是365天,而按照阴历算,则一年要比阳历差11天,“阴差阳错”于是每三年就要差一个月了,那么这一个月就要用闰月来补,每隔19年就会有7个闰月,这样,农历年中有时就会没有“立春”,这对农业生产、人类生活没有任何影响。“鸡年无立春,结婚不吉利”的说法从历法的角度来讲就是不科学的。
而“寡妇年”则是一种民间的说法,根据我的考证,这一说法起源于清朝,在一段时间里民间闹天花,死了很多男子,由于许多妇女守了寡,所以从那时起就有了“寡妇年”的这样一种说法。虽是经过民间传播流传至今,属于民俗的一种,但是这确是一种陋俗,不仅无利可言,更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麻烦。
为什么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还有人相信这种说法呢?
这要从民俗的特点来看,首先,民俗的形成是具有历史性的,它的形成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依靠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当时科学发展进步的程度的,在经济和科学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之下,人们对于很多现象无法理解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错误的想法,进而就会采取一些比较落后的行为来解决问题!
同时由于民俗具有传承性和地域性的特点,这样就会在一定的范围内广泛流传,形成一定的影响范围和影响人群。多年而来的民俗文化根深蒂固地作用于人们的脑海之中,短时间内难以更改,所以很多人会受到“寡妇年”不结婚,羊年不生子的错误想法的影响。
俗、礼、法三者共同组建了社会的道德准绳和文化根基。
礼从俗中来,我们通常所说的约定俗成就是这个道理,很多民间习俗由于流传时间长,影响的范围广,渐渐也就被人们所接受从而形成了礼节,直到最后形成了法,而法律最终又起到了保护礼节和约束习俗的作用,这种俗、礼、法之间的关系不仅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言行习惯,也成为规范整个社会的准绳和文化根基。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