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有爱有善,那里就有喜乐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11-25 11:36:09
除了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对天父有恃无恐,因此内心常喜乐外,信仰更叫我们爱主爱人,而爱正是产生喜悦的因素之一。弗罗伊德认为人生之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快乐,而性爱又是这种快乐的主要因素。我们不必如此走极端,虽然男欢女爱,能带来极大的快乐,但若这种肉体的快感缺乏爱及友情,也不能对人类产生真正的喜悦与幸福。「那里有仁爱,那里有真情,天主就与我
们同在。」这句圣诗我们几乎天天唱,但有多少人,真能体会其中的意义﹖圣若望强调「天主是爱,那存留在爱内的,就是存留在天主内。」〈若壹:四16〉
若我们与天主同在,我们能如何不喜乐﹖若天主在我们心中,人间的一切忧虑又如何能侵袭我们?圣保禄说基督的爱,是远超过人所能想象的〈弗:三19〉;他更鼓励我们必须以爱为先,「在这一切以上尤该有爱德,因为爱德是全德的联系。」〈哥:三14〉
站在心理学的观点来看,真爱与喜悦也是分不开的。约瑟夫.艾迪生曾说:「每当我们有事可做、有人可爱、及有事可期待时,喜乐就会在我们生命中出现。」有事可做,当然不是任何事,更不是那些无聊的事。艾迪生所说的事,是指「有意义」的事,「有价值」的事;当你做了这些事后,喜乐就会油然而生。心理学家法兰克认为快乐,不是人生直接当追求的目标,因为你愈是直接追求快乐,快乐就将离你愈远;快乐及愉悦只是一种「副产品」,它们是当你做了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之后,自然而然会在你心中出现的感觉。若果如此,那么有信仰的人有福了,因为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比此生爱主爱人、来生获享天国更重要﹖基督信徒若能按福意精神,去实践他们的信仰,世界上就没有人,比他们更快乐更幸福的了;这也正是基督所说的:「你们要得到百倍赏报」的那种无上的赏报了!
美国精神科医生马瑟曼,认为人类有三种信仰,不管是那种信仰,只要你认真去信去实践,你心中一定会感到喜悦与满足。信仰之一就是宗教信仰,他们相信头上三尺有神明。对天主教信徒来说,他更相信有一位圣神存在,是他在指引我们、启示我们、给我们指出生命的真意义何在。马瑟曼形容这些信徒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别人所没有的喜悦。「凡投靠你的人,必兴高彩烈、永远欢欣!」〈咏:五〉就是这个意思。第二种信仰是对人的信仰,这些人相信人与人之间长存的义气、忠诚、爱和友谊,是人生最基本的价值,因此当人一旦获得了这些价值,他也会感到满足及喜悦,而这不正与艾迪生所说的「喜悦就是有人可爱」不谋而合吗﹖父亲是一位在乡下长大,不识几个字的老农,后来由于经商生财有道,着实积了不少钱;在当年大家都一贫如洗的农村里,他可称得上是一位数一数二的大富翁了。但他生性善良,对钱并不太吝啬,那里有需要,他就慷慨解囊济世扶贫,于是铺路造桥办学校等善举,都有他一份。我年幼时,常见他面有笑容,从来没有见过他着急或生过气;后来渐渐长大,当人家问他为何如此慷慨大方时,我也只听他常说同样的一句话:「积点阴德嘛,做点好事总错不了!」父亲真是一位乐善好施心中常乐的典型人物。
有人「可爱」,欢乐就会在生命中出现!我想这条准则更无需多作注释。中国之友雷鸣远神父一生的座铭是:「全牺牲、真爱人、常喜乐」,可见真正的喜乐,是在牺牲与爱人的双重因素中酝酿出来的。廿世纪是一个忧郁的世纪,廿一新世纪可能将更严重,而忧郁的首要杀手就是没有爱,缺乏关怀与友情!人的基本需求可能并不多,他渴望别人看得起他、认识他、赞赏他;当这些基本需求不得满足时,他就会感到焦虑与忧愁。「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是没有人爱他的人!」这句名言道破了人对爱的需求。有恃无恐、爱主爱人、日日行善,生活有意义,只这四项,已足够使有虔诚信仰的人感到喜乐了,更何况死后,还要享永福的那种期待,更能增加他们无限的欣喜。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