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之道--心理健康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6-27 22:26:41
健康与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和普遍关心的一件大事。当前,随着一个新世纪的到来,健康的内涵和形式是否有新的意义呢?
在新世纪之时,我们可以完全有把握地说,社会将有更大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随之而来的将是人民生活的极大的提高,这些巨大的变化,都会大大有益人民的身体健康。我国古代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所说的“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长”的目标就要到来。所谓天年,就是自然界赋予人们的年岁,即人类应该活到的年龄,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的平均寿命离被现代科学业已证实的100~120岁还相差甚远,而缩短这个差距的关键,就是要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这就是摆在当前全世界人民面前的共同任务。
所谓健康,科学的定义应该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福利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也就是说,健康不仅是指生理上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健康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上。在新的世纪,“人类已进入情绪负重的非常时代”,精神因素影响人体情况将越来越显得复杂,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心身疾患已是当代社会人类普遍存在的多发病和流行病。有鉴于此,人们所追求的健康,已经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着重应是心理健康方面。科学家们指出,在影响健康长寿的诸多因素中,心理因素最为重要,据对长寿老人大量的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豁达,能把自己的感情和爱心牵献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和周围的人,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步。
20世纪中叶以来,社会生产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潮流汹涌澎湃,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际关系更趋复杂,以致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心身疾病日益增多。目前世界上的心理疾病患者已达3亿人之多;此外,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心身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及癌症的发病率也大幅度增加,由这些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也越来越多。
专家们认为,要想控制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的蔓延,只有从心理、社会因素方面采取防治措施,才能奏效。而要在心理方面采取措施,主要是加强心理保健,心理保健的方法很多,但主要如下:
一是要“静则神藏”。如古人云:“神太用则劳,静以养之”。《黄帝内经》也说:“恬忄詹虚无,真全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本”。这里的恬忄詹虚无,主要是指安静而言,思想安静,邪不能害。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精神安静是非常不容易的,只有从思想上高度认清了静神的意义,才能克服种种干扰,做到“静以神藏”。静神养生的方法也是多方面的。如顺时养神,常炼静功等。
二是要立志养德。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重视道德修养。乐于助人的人,能得到美好的回报,能永远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因而有助于心理健康。
三是要调情志,免刺激。原因是情志波动过于持久,或过于剧烈,超越了正常限度,则可引起肌体多种功能紊乱而发生疾病。《养性延命录》里说:“喜怒无常,过之为害”。《黄帝内经》进一步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由此可见,必须要努力调摄情志,不要受喜、怒、忧、思、悲、惊、恐等过激情绪的影响。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