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世界的另类精神病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8-27 14:03:36
短短几年的时间,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就像原子弹爆炸一样,将人们的生活给轰了个底朝天。网络精英们被这种速度所振奋,向芸芸众生宣讲:“互联网时代到来了,网络就是新生活。“潜台词就是,你不上网就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会被时代所淘汰。人的生活被网络所左右。
1999年8月,美国心理学协会举行的年会上,科学家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有大约6%的网民患有某种形式的上网成瘾症,症状完全类似于吸毒者。根据当时有关方面的统计,全球网民估计有2亿人。调查结果意味着他们当中有1140万人是潜在的网络生活自残者。
美国心理学家格林菲尔德认为,互联网之所以有让这么多人上瘾的强大力量,是因为它能让使用者产生亲密感,无时空感和无压抑感,而这种力量是其他任何事物都不曾有过的。
每日上网超过4小时的人,已被欧盟的心理学家列入“心瘾病人“行列,但事实上,对于究竟上网多长时间才算成瘾,目前医学界仍有争论。不过,有研究显示,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多巴胺(dopamine)水平升高,这种类似肾上腺素的化学物质被认为与“病态赌博狂“有关,它令人呈现短时间的高度兴奋,但其后的颓丧感却比之前更为严重。
在美国,有专门的医院为intercom瘾君子开诊。一位愈后患者谈道:当我迷恋网络成瘾后,我是那样的孤独,没有人会相信,直到我付出了失去工作与家庭如此高昂的代价后,我才意识到迷恋网络对我造成的影响,才着手去改变自己,使自己的活充满希望。
过激的人已发出了“拒绝上网“的呼告,金庸说它会阻碍人的创造力;美国学者丹尼尔·伯斯丁说,网络正在削弱我们的思考力。他担心世人都被网络变成“弱智儿“,劝世人“何必追赶时代“,不如老老实实地拿本书去生活。
在中国网络业的领头羊之一--新浪网中国区总经理汪延眼里,网民们痴迷于网络所引发的种种问题,有被夸大的危险,“其实,网虫''上瘾''甚至出现某些个人的过激行为,也是正常的。“汪延说,网民在网络世界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在新鲜感下会奋力冲浪,但只有控制好自己的平衡才不致“落水“,迷失自我失去平衡,那也能是个人问题。汪延说,他也是用了很长的时间,才把自己从一个整天泡在网上的“网虫“变成把“网“看成工具为自己的生活服务的人。他希望记者和各媒体,大力地去宣传网络就是工具,并不是什么生活。“认为网络就是生活,真是太可怕了。人间的世界和生活,才是最美好的,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认识到的。“
但是当网络影响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时,它还仅仅是一种可以理智对待的工具吗?一位研究婚外恋行为的专家说,互联网正在变成婚外恋的好场所,即使是待在家中没有机会接触工作伙伴的家庭主妇,也有可能通过网络被人引诱。《一夫一妻制的神话》一书的作者、研究通奸行为的专家PeggyVaughan说:“我预言互联网在将来会成为风流韵事的重要发源地。”PeggyVaughan是研究不忠行为的专家,她和她的丈夫还在网站上回答有关问题。她说,她的这本书有一半的资料来源于网上的这些信件。
PeggyVaughan的研究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目前在西方经常可以听到的对互联网越来越激烈的批评,批评者包括医生、思想家、女权主义者甚至民族主义者。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互联网的恐惧正在替代对美国中央情报局以及无线电波控制力量的恐惧,成为妄想型精神病患者们最常见的发病诱因之一。
但是研究人员的发现同时表明,那些对互联网感到害怕的都是一些对电脑技术本身并没有多少了解的人。在《南部医学月刊》上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有这样一个病例,一个年龄40岁的男子对准自己的面部开枪企图自杀,原因是他相信一个朋友把互联网病毒放进了自己的耳朵中。这位病人还相信,有人在自己的网页和身体的四肢之间建立起了某种联系,一旦敲击某个键,他的四肢就会跳动。
对互联网的大部分批评无疑是矫枉过正了,就像妻子总是对第三者深恶痛绝而忘记了谴责她的丈夫一样。“《科技新闻·生活周刊》编辑徐向旭,早把上网当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每天至少上网5个小时。他并不讳言自己有些“上瘾“,“但我懂得控制自己,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不会看到有人因上瘾而做出过激的自残行为,就拒绝上网。“因为,相对于把握不住的危险来说,他可以确信的是,“坐在岸上固然安全,但失去了Intercom,我的生活肯定会变得空虚和乏味。“
网络正在也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并正在像汽车一样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有谁真能拒绝新生活的到来呢?透过汽车时代的这种现象就曾悟出,“速度是技术革命献给人类的一种迷醉的方式。“人们想通过汽车过悠闲的生活,却被汽车带得飞奔起来。迷醉在速度中的人们失去了悠闲的自由,但在这个速度成为常态的社会中,没有速度,失去的显然不仅仅是一个自由。
网络时代的速度变得更快,对上网者来说,失去速度无疑是不可想象的,其实只要不忘“系好安全带“的忠告。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