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颈静脉孔的重要神经和血管有那些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9-05-30 13:56:13
>>>>>>>>提问在线等的
休 闲居 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1.骨性解剖:颈静脉孔内口似鸟状,头部相当于神经部,腹部相当于静脉部,细长的两端分别为与海绵窦相连的岩下窦和与横窦相续的乙状窦。髁管开口于颈静脉球的后内侧壁,髁静脉经髁管沟通椎静脉系统和颈内静脉系统。前庭水管外口又称内淋巴囊裂,开口于两层硬膜之间,是内耳内淋巴向乙状窦的引流,颈静脉结节是颈静脉突上表面突起最明显的部分,与枕髁相对应。颈静脉孔外口呈烧瓶状,位于颈动脉管外门的后方,茎突的内侧,舌下神经管外口的前外侧。枕髁位于枕骨大孔的前外侧缘,颈静脉孔的内侧下方,其关节腔正对脑干和脊髓交界处。枕突位于枕髁的外侧,是头后外直肌的附着点,此肌肉是暴露颈静脉扎的重要解剖标志。颈动脉管位于颈静脉孔的前方,两者以颞骨形成的颈动脉嵴相分隔,嵴的内侧有鼓管的开口。茎突是颅底侧方的另一重要解剖标志,位于颈静脉孔外口的外侧缘,茎乳孔位于其根部后外侧方。
2.神经解剖:舌咽神经起自橄榄体后方面神经尾侧0-4.68mm,平均2.58mm;两者入孔相距2.38-8.36mm,平均5.60mm;其入孔直径0.62-1.40mm,平均0.94mm。舌咽神经根丝有2-3条,有腹背之分,背侧根较粗,腹侧根较细,两者一般并行难以分辨,只有少数两者之间有明显的间隙。迷走神经起自舌咽神经尾侧0-2.86mm,平均1.96mm;两者人孔相距0-3.121mm,平均1.14mm;其入孔直径为2.12-3.34mm,平均2.60mm。迷走神经根丝有4-8条,多者可达13条,头侧根丝较粗而且集中,尾侧根丝较细而且分散。副神经由长的脊髓根和短的颅根构成,脊髓根起自C1-3脊髓前后根之间的侧索,直径0.74-1.68mm,平均1.14mm。舌下神经孔位于颈静脉孔下方7.26-8.66mm,平均8.02mm;其根丝分上下两组,每组2-3束,每束2-3条根丝。本组观察46侧舌下神经的入孔,其中22侧两组根丝分别入孔,左侧15例,右侧7例。
3.颈静脉孔结构:硬膜内颈静脉孔呈漏斗状,多数颈静脉孔外缘的硬膜成唇样延伸,遮覆舌咽通道和迷走通道。神经入孔有三种形式:两者之间有硬膜返折分隔,有54例,占90%;舌咽通道和迷走通道位于同一唇样硬膜下,两者之间无硬膜返折分隔,4例;另外2例舌咽通道和迷走通道完全分开。在颈静脉孔内,神经和静脉被颞骨的颞突和枕骨的枕突及其硬膜返折分成三部分。颞突的位置比较明确和恒定,将乙状窦与各神经分开;枕突不象颞突那么明显,其与锥形切迹后缘骨板间形成硬膜返折将岩下窦、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副神经分开,舌咽神经穿行于锥形切迹内,途中发出鼓室神经支。迷走神经和副神经伴行,位于颞突和枕突之间,孔内发出迷走神经耳支。
4.乙状窦-颈内静脉系统:乙状窦是颈静脉孔的主要组成部分,左右两侧乙状窦的直径常有差异,本组30例标本有14例右侧大于左侧(>2mm),有4例左侧大于右侧。颈静脉球是乙状窦的延续,本组60侧标本有32侧颈静脉球出现,其中右侧23例,左侧9例,左右两侧颈静脉球出现率P<0.01;有7个头颅两侧同时存在颈静脉球。36侧岩下窦引流入球观察:穿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之间34侧,穿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的下方29侧,与岩斜下静脉吻合形成短静脉人颈内静脉12侧。短静脉平均直径3.30mm,入口距颈静脉孔内口10.02-30.62mm。
5.动脉系统:椎动脉穿寰枕筋膜侧后方进入颅内,直径2.36-6.26mm,平均3.76mm;小脑后下动脉多数起自椎动脉,少数起自基底动脉,直径0.84-3.36mm,平均1.60mm。小脑前下动脉起自基底动脉,直径0.82-1.48mm,平均1.191mm。大部分椎动脉穿经舌下神经根的腹侧达桥延沟,本组有40侧,占67%;有18侧穿舌下神经根丝之间,占30%,其中12例先腹后背,另6例先背后腹;还有2对经舌下神经根丝的背侧,占3%,小脑后下动脉自椎动脉发出后穿后组颅神经根丝之间向后达延髓及小脑的背侧,其穿行关系有四种类型:起自第一齿状韧带周围勾绕副神经颅根或颈神经根的下方达神经浅面向上;起自舌下神经孔周围穿副神经和迷走神经之间向后达神经浅面;起自舌下神经孔以上,桥延沟以下,穿迷走神经根丝之间向后;起自桥延沟附近勾绕舌咽神经的上面向下行于神经浅面。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