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大学生求职越来越难供求不匹配矛盾凸显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09-18 18:45:03
2006年,大学毕业生求职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供求不匹配。前程无忧最新发布的调查显示:月薪1000元已成为毕业生的求职底线;七成以上企业认为2005届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平平,缺乏责任感、不愿吃苦和环境适应能力差成为毕业生的致命伤。
本次调查覆盖国内27个省市40所重点大学的5.8万名应届毕业生,访问涉及33大行业的5800家企业。在受访企业中,3515家计划今年再次招聘毕业生。其中3108家提出明确招聘人数,提供空缺职位6—6.5万个,比上年增加了三分之一。但大量招聘毕业生的企业并不多,计划招聘超过100人的企业只有148家,不足5%。
调查还发现,民营企业已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提供的收入水平已接近外资企业。1169家民营企业计划招聘2.8—3万名毕业生,超出了外企2.2—2.3万名的人才需求。
2006应届毕业生最愿意工作的地区是上海、北京和广东,其次为浙江省和江苏省。毕业生都把“经济发达、机会多、平均收入比较高”,作为选择工作地区的第一标准。
热门行业供求不对称
大学生求职中的供需矛盾,不只体现在数量和排行上,由于知识、能力不匹配,企业对能否招到合适的大学生表示“不乐观”。
调查显示,计划招聘毕业生最多的五大行业分别是:计算机、电子技术、快速消费品、生物制药和房地产,需要人数3.8—3.9万个。而毕业生愿意投身的前五大行业依次为:通讯电信、金融证券、计算机、互联网和贸易。
在通讯电信行业,招聘规模和收入增长都在收缩,人才需求数位列第13位。传统的固网运营人才比重已经偏高,新兴的3G、NGN、IPTV等方面的技术人才稀缺,企业更愿意招聘硕士和博士毕业生。
在计算机和电子技术行业,企业招聘毕业生主要从事技术研发和技术应用,对知识专业度要求很高。如Intel计划全国招聘500人,主要考虑硕士以上应届毕业生,本科生求职之路并不乐观。
金融证券人才一直是人才市场的热门。但金融证券行业目前主要急缺业务人员和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企业通常只招两三名应届毕业生作为人才储备。
而需求旺盛的快速消费品和批发零售行业,在毕业生愿意从事的行业排名中分列第15和第24位,生物制药行业列第19位,愿意在保险业工作的学生仅有721人,列倒数第三。
大量销售职位无人问津
销售是企业收入最为倚重的职能,可是满腔抱负的学生多数不愿从事。据说有保险公司到一家重点大学联系校园招聘会,就业指导办公室的老师直接劝企业放弃,没有毕业生愿意做保险业务代表。
调查发现,企业最缺销售人才,提供空缺职位2.96—3.03万个;其次是技术研发和应用8770—9480人;再次是生产制造和工程、工艺设计和市场广告等方面的人才。3515家计划招聘2006应届毕业生的企业中,2866家有意让毕业生做销售工作;148家招聘规模超过100人的企业,95%以上招聘毕业生担任营销职能。
但毕业生愿意从事的工作职能前五位分别是:技术研发、市场广告、人力资源管理、贸易采购和行政后勤,愿意从事销售的人数排在第八位。
调查分析,很多毕业生认为销售工作要看人脸色,刚毕业没有社会关系和销售渠道,往往累得半死还赚不到钱。也有学生认为,做销售技术含量低,不稳定也不体面。有意思的是,不少学生愿意从事外贸工作,认为它和一般销售不同,不仅收入可以较快提高,还可以接触到国际公司。
最为尴尬的可能要属生物制药行业。很多跨国企业都想招聘大学毕业生,培养和储备销售人才。但很多医学院的毕业生表示宁愿在小医院拿低工资,也不想到跨国公司任医药代表。
对此专家表示,没有比销售工作更能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和沟通交往能力了。中国服务业需要一大批兼具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营销人才,一个汽车高级销售经理的年薪约50万元,优秀的保险业务代表年薪可达百万元,但这样的人才往往有价无市。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