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自重重人自信信人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9-08 11:40:06
诚信,是目前经济领域点击率颇高的“关键词”,但通过首都经贸大学杨眉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使我们感到,诚信与否对人文环境建设也有着重要意义。诚信看起来是有关个人品质的事,但它不仅影响人际关系,个人小环境,而且形成人们内心深处与他人合作的安全感和信念,最终构筑了社会良性运作的基石。―――编者
缘起: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中国社会经济活动中信用关系的混乱状态,使“诚信”成为讨论的热点。有学者提出:“恶劣的信用环境会摧毁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经济。” 休 闲居 编 辑
同样,“诚信”与否不仅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也会影响到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
长期的信用缺失会腐蚀一个国家的人文环境,动摇人们对尊重、承诺、关怀、合作、信任等维护社会健康发展准则的信念。不仅如此,还会使人的安全需要严重受挫,以至于不得不随时防备别人背信弃义。这样的社会,不仅其经济活动,而且其社会活动的交易成本也会增高,长此以往,社会就会处于人人自危的境地,别说发展,生存都会成问题。
为使学生不仅具备“诚信”理念,而且学会培养“诚信”的方法,我与学生开展了讨论。
诚信首先是对自己守信用,是我们与自己相处的原则之一。
什么是诚信?
1979年版的《辞海》中没有“诚信”这一条,只得分开来查。诚者,指真心实意;信者,指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取信于人。那么学生对此的解释又是什么呢?
杨兴华组:诚信,顾名思义,是诚实和信用,即以诚待人,取信于人。
刘琪组:语言和内心一致是诚,语言和行为一致是信。
任?娜组:诚信是人良知中的一种。
行政班的张宏同学还特别谈到了“诚实”与“诚信”的异同:“诚信包含了诚实,但不等于诚实。一个人得了绝症,我们不告诉他,这不诚实,但这是善意的谎言,因而是诚信的。”
我认为,有关“诚实”与“诚信”的区分对青年学生而言有具体含义。诚信都是美好的,而诚实不然,且不说一个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诚实会造成多大的伤害,有时候,一个不堪一击的生命往往会因为一句诚实的话而崩溃。正因此,才有“美丽的谎言”一说。说到底,诚信讲的是真心实意去实践并关怀自己和他人的成约。因此,衡量诚信与否不能离开对具体人的根本利益的关照。
在作业中2001级行政班李莹写道:“诚信就是诚实恳切,有信无欺。是心理与行为上的一致,是一个人乃至社会发展的基石。我认为诚信首先应当是对自己守信用,定下的目标就要努力完成,不能因为无人监督就半途而废。”
过去想到“诚信”,大家的第一反应是这是指对他人,似乎只在与他人交往时才有诚信问题。但讨论使大家扩展了思路,认识到诚信不仅仅是我们与他人交往的原则之一,也是我们与自己相处的原则之一。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入国际社会后,诚信,成为国人树立规则理念的切入点。
社会为什么要提倡诚信?
蔡斌组:诚信是社会这座大厦的基础,没有诚信,大厦就会倒塌。它对一个国家的政冶、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葛辉组:社会提倡诚信,可以让人际关系融洽,更好地沟通,减少纠纷。
李一琪组:市场经济的运作更需要以诚信为本。
作业中同学们写道:“市场经济环境下,信用是重要一环。只有道德约束与法律约束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否则,企业欠贷不还,银行坏账增多,企业间尔虞我诈,社会经济环境将被极大破坏,只有建立健全相关的信用法律,才能从根本上扼制以上行为,在全社会内树立诚信的氛围。”(2001级证券顾颖)“诚信在法律实践中的作用十分明确。在民商法体系中,诚信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在各国民法典中具有‘帝王条款’的作用,也是法官在行使裁量权时的根据和准则。”(2001级经济法刁克鹏)“今天,社会呼唤诚信,不仅因为它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前提和人与人交往的基础,而且,加入世贸组织,站在世界的大舞台上,诚信标志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关系到国际形象和国际合作的成败。”(2001级行政杨兴华)
诚信是社会形成过程中逐渐发展出的社会契约之一,也是社会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但是,由于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曲折历程,许多维护社会良好运行的社会契约被丢失,或被歪曲。以至于当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入国际社会后,不得不重温社会交往的基本游戏规则。而诚信,成为让国人树立规则理念的切入点。
惟有诚信―――不论在合作关系上还是一般的相识关系中,始终被人们当做衡量对方是否可靠可交的首要标准。
诚信在人际交往中到底有多重要?
李莹组:你诚信,别人通常也会诚信。这样,群体关系会非常好,这是一个互相影响的过程。
刘亚彬组:人际合作中,若无诚信,团队就无法正常运转。像“狼来了”的故事就很有说服力。
宋楠组:不讲诚信的人人际关系不会好,他自己内心也会有矛盾,时间久了,他会觉得失去了自我。
作业中大家写道:“诚信会为人际交往增加安全感,使人很放松,促进彼此交流。”(2001级证券郭小萌)“我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人际交往越来越多,而诚信则是大多数人交往的根本准则。某人值不值得你与他交往,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往往是:他待人是否真诚,是否守信用。”(2001级广告李芳芳)“有诚信品质的人具有不可抗拒的人格魅力。跟他们在一起,我有很强烈的安全感,不用担心他会说谎,对托付给他的事,也不会觉得心里没底。诚信的人会让我们对自己,也对别人充满希望。”(2001级证券杜桂京)“以诚信的态度为人处世就像是播种,一颗好的种子播下土壤,如同把自己的良好品质种在了别人的心里。而如果一开始你就播下一颗发霉坏死的种子,日后无论怎样浇灌,也无济于事。”(2001级金融李滨芫)“诚信竟被有些人视做愚蠢,着实可悲。你愿意对方对你不诚信吗?当然不愿意!你愿意和不诚信的人交往吗?同样不愿意!那么,就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吧!”(2001级广告彭琳)
人际交往是由浅入深的。在最初的人际交往中,彼此都不会给予对方过高的期待,不会要求对方善解人意、友好合作、宽容大度等,那都是人们进一步交往时才会有的角色期待。但是,惟有诚信―――不论在工作合作关系上还是一般的相识关系中―――始终被人们当做衡量对方是否可靠可交的首要标准。
因为诚信不仅是人际交往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又是最可以操作的,它可以很直接并且快速地评估一个人是否值得信赖。而且现实中,它也的确是人们有意无意地用于衡量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的首要准则。你诚恳守信,言出必行,一诺千金,你就是值得交往的。你大话连篇,言而无信,你就是不值得交往的。
因此,诚信便成为使健康的人际关系得以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
一个人若总是失信于人,他身边的人会不自觉地对他筑起心墙,并背信于他,他也只能在现有环境中无助地生活下去。
缺乏诚信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宋楠组:大家都不讲诚信,社会就无法健康发展。
陈旭组:一个人交往中不诚不信,他自己也会有不安全感。用另一个谎言去圆前一个谎,久而久之,会使自己处于绝境。
作业中大家谈道:“一个人不讲诚信,久而久之,心理负担就很重。若讲诚信,则内心坦荡,一身轻松。”(2001级会计刘琪)“人若缺乏诚信,就会失去他人的信任和尊重,社交的道路也会越走越窄。而后他会失去起码的自信,时常失信于他人的人,内心还能坦然信任他人吗?按照社会心理学中的投射效应,也会对别人的动机产生怀疑。这也就是所谓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2001级行政杨兴华)“一个人总是失信于人,他身边的人就会不自觉地对他筑起心墙,并会在他的影响下背信于他。这样,一个本来可以友好合作的团体,就在一个缺乏诚信的人的作用下支离破碎了。而且总是失信于别人的人也只能在现有环境中无助地生活下去。”(2001级行政李莹)
就个人而言,缺乏诚信从长远看对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如众叛亲离、丢失很多机会等)还在其次,关键在于精神上的损失。中国有句话:“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漏”的不仅仅是法网,更有人心,而且也包括绝大多数人自身那颗向善的心。换言之,对一个心理基本正常的人而言,失信于人的最大代价是:从此以后他会看轻自己,会承受沉重的心理压力。所以,选择诚信,遵守底线伦理,对人的心情甚至心理健康有很重要的意义。
如果我们自己做了失信于人的事,是无权要求别人宽容理解我们的。
人为什么会违背诚信?
既然诚信能带给社会和我们这么多益处,违背诚信又会给人带来那么多显而易见的麻烦和苦恼,为什么现实生活中还会有不少违背诚信的事存在呢?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同学们表现出对人的宽容与理解。
周春利组:有的食言是由于当时考虑不周,加之环境变化,以至于不能兑现诺言。
于恺组:有时缺乏诚信可能是由于个人利益受到了触犯。
宋楠组:和社会影响有关。社会都如此,大家也就随波逐流了。
行政班的李小珊:有的人缺乏诚信是由于太急功近利,被眼前的既得利益冲昏了头脑。我家住在沿海城市,最初外商投资后,很多人造假货,后来外商不再投资,大家才认识到诚信的重要。
作业中大家谈道:“不守诚信不单纯是品质问题,性格也是原因之一。比如自卑就会从以下几方面影响人的诚信度:1.过度自我修饰,如为了面子而自我吹嘘;2.不敢拒绝别人的要求,他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在说‘不’后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3.过度自我保护,怕说真话会对自己不利。躲躲闪闪,让人无法信任。”(99级统计陈阳)“一个人不在意诚信,也可能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对别人的利益会有损害。‘教养的本质是关怀’,诚信也是一种教养,如果多关怀别人,多考虑别人,也许就会提高对诚信的重视程度。”(2001级会计刘琪)
大家如此善解人意,对违背诚信的人能有这样宽泛的理解,这当然很好。但是,我提醒学生:“如果我们自己做了失信于人的事,是无权要求别人宽容理解我们的。”
尽管“所有的不诚信都是有理由的”,但是,再充分的理由都无法改变由于失信而给别人所造成的物质和精神损失。更何况,你能为此次失信找出如此多的理由,谁又知道你下次会不会再如此呢?
对自己有“信”,有准确的把握,才有分析判断他人和信人的资格。
诚信源于自重和自信
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要将所涉及的理念变作可操作的行为。所以在前述讨论的基础上,为了便于大家操作,我提出:诚信源于自重重人、自信信人。“重”是指尊重、敬重、重视,“信”是指信心、信赖、守信。为什么这样说呢?
陆晨组:不尊重人就不会信任人,处处提防,就无从与人交往。
李芳芳组:不自重的人也不会尊重别人,不自信的人会认为别人不信任自己,用虚假的现象掩饰自己。
作业中大家谈道:“先自重自信,才能让别人重自己信自己。如果不自重不自信,当别人对我们诚信的时候,我们会对别人产生怀疑,会认为对方另有企图,因而也不能以诚相待,最终将导致人际交往的恶性循环。”(2001级证券杜桂京)“信是一种能力,由自身开始,推己及人。所以,自信是信人的前提和基础。对自己有了信,有准确的把握,才有分析他人和信人的资格。”(2001级城经李宇飞)“以前我总是没有勇气向别人说出拒绝的话,因为我总以为对别人说‘不’是一种伤害,而且也是间接承认自己没有能力。但如果我答应了又没做到时,别人不仅会生气,也会认为我这个人很自大。结果不但兑现不了当初的好意,反而还伤了感情。所以对我而言,诚信要从培养自信开始。”(2001级行政李莹)
归纳大家的观点,之所以说诚信源于自重重人、自信信人,是由于:
因为自重,所以会以真心实意、实践成约的行为去维护自己的诚信。因为重人,所以就会用一诺千金的践约行为给对方以重人的证明。
因为自信,所以无需虚言妄语粉饰自己,也无需以满足一切人要求的方式去证明自己。因为信人,所以相信别人值得自己信赖,相信别人不会在自己说‘不’时就简单地否认自己。
如果大家在自重重人、自信信人上做到了知行统一,那么结果便是:自重重人人重,自信信人人信。
学生作弊与老师有某种关系,过去我从未这样想。我开始重新认识这个问题,并思考老师的自律与责任,以及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作弊与老师有关?
原以为讨论至此,大家顺理成章地会一一罗列身为大学生自己该做些什么。有同学提出,应该上课守时,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等。但就在这时,有同学提出了不同观点:
抄作业,考试作弊不全是学生的问题。比如有些课根本没用,没必要为它花时间。这样的作业抄一下、作弊,不能算不诚信。
没想到,这种观点立刻得到不少人的赞同,同学们在作业中开始了热烈探讨:“抄作业和考试作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抄别人作业就是偷别人的知识,这样做与其说是为了应付老师,不如说是在捉弄自己。现在抄同学的作业,将来走向社会,面对更大的诱惑,我们又该抄什么了呢……”(2001级财税柳泠泠)“有的同学认为抄作业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可是,今日抄袭,明日便可能是虚报浮夸,以次充好,伤人伤己。”(2001级证券赵金龙)“如果用违背诚信去换取一次高分成绩,就好像‘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大学生应当首先在学习上落实诚信,不可自欺欺人。”(2001级行政李金平)
还有一位不愿署名的同学在其长达六页的感想中写道:“学生讲诚信,首要就是不作弊。但在大学校园中,这一现象极为普遍。究其原因:一是平时不学,考试时为了混成绩;二是为了奖学金而作弊,这类人最可憎,可他们在老师眼里都是好学生;三是替人代考。以上几点都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但从客观上看,我认为老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是老师教得不好,学生听不懂,其实,如果学生都能掌握知识,谁还愿意提心吊胆去作弊呢?二是老师监考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挫伤了不作弊同学的积极性。原本诚实的学生开始怀疑考试的公平,心里充满愤怒,一些人也开始作弊……”
看了这位同学的作业,我心情十分沉重。过去我从未想过学生作弊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而这位同学让我重新看待学生作弊,并让我想到老师的自律与责任,以及环境的影响。
我承认学生对某些课程的质疑有一定道理。但是,人活在世界上绝不可能事事遂心,总会遇上事与愿违的情况。与其将来到社会上去碰钉子,还不如从现在起锻炼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同学们当前的成长,而且也有助于日后在社会上的发展。
更何况,诚信作为一种人格特质,是一个人可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在资源之一,在当今社会更是如此。
这次讨论还让我发现了学生中间存在的一个误区:以为凡是正式承诺过的事,才存在诚信问题。事实上,诚信渗透在生活里一点一滴人与人和人与物的关系中。除了正式承诺过的事,每当我们选择进入一种关系,不论我们是否有过承诺,都意味着我们自愿承担起了一种社会契约,因而就有义务履行诚信。比如选择上大学,也意味着要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承担起真心实意“践约”的义务。
当然,对于诚信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大家看法非常一致:“诚信二字蕴含着对实力的高度要求。我们应当好好读书,修身治学,以诚待人,以信维人。”(2001级证券于跃)“为了避免我们在别人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我们不应轻易承诺。我们应该学会在必要的时候说不。不是所有的拒绝都意味着对人冷淡和漠不关心,适当的拒绝有时是必要的。”(2001级财税柳泠泠)“诚信是做人的原则。与中学相比,大学使我们变得自由了,面对的选择与诱惑也更多了,在此期间若想依然做到诚信,我们更应该具备自控与自制力。”(2001级证券徐瑶)
如果别人对我们不诚信,最多给三次机会?
如果已经失信于人该怎么办?
马芳组:要郑重道歉,但是别强迫别人立刻就又接受你。要给别人时间。
周春利组:可以给对方一个力所能及的承诺,然后去实现。
李莹组:如果我失信于人,决不为自己找理由。要告诉对方真实原因。
作业中大家谈道:“如果现在我们已失信于人,就不能逃避,要正视它!在方便的时候做出解释,然后用加倍的努力去证实自己,尽量改变。”(2001级金融李滨芫)“生活不会因过失而停滞,总会有第二次让对方了解我的机会。原先的不守信用含有对对方的轻视,为了弥补错误,我要付出加倍的诚意,并传达一种信息,即我对对方的重视。只要拿出诚意,冲刷由失信给对方带来的不安全感,加之事后不再犯,相信能再度赢得对方信任。不过,如此费力,不如当初信守承诺,从而养成习惯。”(2001级公管系王冰)
诚信是双向的。如果别人对我们不诚信,我们该怎么办?有同学立刻说:看他改不改,改了就不成问题,不改就不再理他。
我提出,可不可以多给他一点机会,比如三次?只给一次机会,是不是太少?
这次我又与学生发生了分歧。大家讨论后都认为最多只可以给对方两次机会,三次会使自己的损失太大了。
我很高兴现在的学生都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但我还是说服大家可以考虑“三次”:很多时候,人违背诚信只是由于一念之差,在一瞬间被人性的弱点击中,为什么我们不能再宽容一点?
大家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最多两次!
这时广告班的董思杨同学说:“大事一次,小事三次”。这次大家都表示赞同。这是个很有操作性的建议。
作业中大家写道:“说到应给他人几次机会,我的观点是:诚信是一种自尊尊人的精神,是有价值的。因此,我们何必苛求他人?坚持自己的人生准则,体现自己的价值更重要。被别人欺骗固然痛苦,但念念不忘更痛苦。我喜欢这句话: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不守信用者自有其难处,我们做好自己应做的足矣。”(2001级证券徐瑶)“有人说,如果别人总不诚信,就我一个人诚信,那么受损失的就总是我。但我认为,那种绝对的、无人讲诚信的境况几乎为零,世界上不会只剩你一人诚信。因此,如果有人对我们不诚信,我们不要做一只受伤的刺猬,并对所有人都竖起武器。”(2001级公管系彭琳)
结束语
这次讨论和以往不同,在有些问题上最终未达成共识。当课堂讨论快结束时,我问大家:“同意大学生诚信应包括作业、考试不作弊的同学请举手”时,有1/5的同学没有举手。
而且,在讨论可以给失信者几次机会时,大家的态度与先前讨论“人为什么会违背诚信?”时是有矛盾的。我当时的感觉是:自己的教育失败了。
但后来在读学生作业时,我的观点改变了。有那么多同学在诚信问题上形成了自己的信念,而且,讲社会心理学却忽视社会影响,而片面要求学生,这是对学生的不公平。我一向是强调内因的,但我是成年人,而学生还没有成熟到足以抵御环境影响的地步。
这次讨论让我看到不诚信的大环境在学生心中留下的阴影,学生们心中的不安全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我深切意识到:“诚信”与否不仅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更会影响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如果成人不致力于建立并维护一种有利于诚信的社会秩序,仅仅要求青年学生个人坚守和自律,那是不现实的。因此,诚信与否已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更是社会能否健康发展,以及年轻一代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