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冷水浴,能否对肠胃好?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10-27 11:02:20
>>>>>>>>提问我肠胃不好
如果坚持下去 ,洗冷水浴,会不会对我的肠胃调理很有好处啊!?
休 闲 居 编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冷水浴有如下强身作用:
1.使血管弹性增强,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提高机体耐寒能力。
3.冷水刺激时人会不自主地深吸气,接着便使呼吸暂停几秒钟,再转为深呼气。这样可吸入更多的氧,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对于防治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效果。
4.冷水刺激后可使肠蠕动增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大便的通畅,对于消化不良和便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5.冷水浴还能保持皮肤清洁,适当的水流刺激,对皮肤、肌肉能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
总之,冷水浴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长期坚持冷水浴的人,在严寒的冬天不但不易患病,还能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冷战”禁忌之洗:
1.运动之后猛冲冷水澡
燥热的夏天,许多人在运动后喜欢冲冷水澡以图清凉,可专家提示说,夏天做完运动,尤其是浑身大汗时,热水澡比冷水澡要好。
的确,如果只是为了图一时之快,运动后从头到脚冲个冷水澡,当时感觉很畅快,可事后很可能会感到浑身乏力,有的甚至会出现头痛。这是因为身体在大量出汗的时候,毛细血管是处于扩张状态的,如果冲冷水澡,血管急剧收缩,体内热量受外界因素影响,一时散发不出来,而且颅内的动脉血管很丰富,对外界刺激是很敏感的,在高温季节,运动后头部特别容易出汗,这时如果用冷水冲洗头部,有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造成头晕、头痛、眼前发黑,甚至可能出现呕吐现象,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引起颅内出血。可见靠冲冷水澡的方式迅速降温危险性大,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平时没有洗冷水澡习惯的人,身体突然遇冷后经常会引发种种不适,建议大家切莫图一时爽快,留下疾病隐患。
专家建议,对于绝大多数平时没有洗冷水浴习惯的人来说,夏天在运动后,还是用洗热水澡的方式来降温比较好。热水洗澡可以将身上的汗液冲洗一遍,使毛囊及皮肤保持清洁,还可使皮肤透气,加快皮肤和肌肉血管的血液循环,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促进新陈代谢,使皮肤各部分获得营养,并加快乳酸等代谢产物的清除。皮肤表面及汗毛孔内的堵塞物被去除后,皮肤就能顺畅地排汗,皮肤“呼吸”通畅有利于体温的调节。另外,适当温度的热水澡还能安抚神经,使全身肌肉组织得到放松,甚至还可起到一定的镇静、止痒、止痛、抗过敏等作用。虽然在夏天身体遇热后会出更多的汗,当时洗完热水澡后可能会感觉更热,但稍微休息一下,就会感觉到凉意和舒适,享受到那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2.冷水冲脚留后患
在夏日热浪袭人之时,一些穿轻便凉鞋、拖鞋的人,喜欢用凉水冲洗双脚,冲完时全身自觉凉快许多,殊不知经常这样做,是有损于健康的。
医学研究证实,人的脚部是血管分支的最远端末梢部位;脚的脂肪层较薄,保温性差;脚底皮肤温度是全身温度最低的部位,极易受凉。若夏天经常用凉水冲脚,使脚进一步受凉遇寒,然后通过血管传导而引起周身一系列的复杂病理反应,最终导致各种疾病。此外,因脚底的汗腺较为发达,突然用凉水冲脚,会使毛孔骤然关闭阻塞,时间长后会引起排汗机能迟钝。特别是,脚上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凉水刺激时,正常运转的血管组织剧烈收缩,日久会导致舒张功能失调,诱发肢端动脉痉挛,红斑性肢痛,关节炎和风湿病等。
“冷战”禁忌之穿:赤膊上阵图凉快
炎炎盛夏,打赤膊的人大有人在。其实,除了不文明、不雅观,赤膊并不能使人更凉快。因为一个人的正常体温是恒定的,即37℃。而这种恒定,是依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完成的。研究表明,在气温18℃~28℃的环境中,约70%的人体体温散发是通过皮肤辐射、对流和传导完成的。当气温升高到28℃~30℃时,皮肤水分蒸发(出汗)增加,并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增多。当气温或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皮肤温度相等时,人体热量的散发几乎全部靠出汗来完成。若气温高于皮肤温度,则非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来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若此时光膀子,则皮肤吸收的热量反而会增加,皮肤排出的汗水也会迅速流失掉,因而起不到通过汗液蒸发散热的作用。所以说,在炎热的夏天赤膊,不但不会凉快,反而会让人感到更加闷热不适。其实,夏天学会适当的穿衣更有助于身体的舒适感。
夏季穿衣是否凉爽与衣料的吸湿性关系很大。据测定,气温在24℃、相对湿度在60%左右时,蚕丝品的吸湿率约为10%,棉织品约为8%,合成纤维的吸湿率最差,一般不到3%。因此,要想夏季穿着凉爽,可穿一些真丝衣服、植物纤维的棉布或是高支纱府绸为面料的衣服。
另外,还可考虑到衣服内的“吸风”和“鼓风”作用,衣服可做得宽松些,尤其领、袖、裤腿等开口处要做得敞开些。特别是女性,喇叭裙、连衣裙在走动时能产生较大的鼓风作用,因而穿起来比西服裙更凉快。
“冷战”禁忌之住:一天到晚“孵”空调
盛夏酷暑难耐,空调便成了许多人的避暑法宝,但凉爽的空调环境有时恰恰增加了中暑的危险。临床证实,长时间依赖空调环境,会抑制人体对外界高温环境所固有的调节和适应能力。盛夏期间有相当一部分人发生中暑原因就是离开空调场所后,走在或潮湿或暴热的街头然后倒地。
为充分发挥空调的效果,人们使用空调时都会将门窗紧闭,以防热风侵入和冷气外泄。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室内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不断增多,氧气浓度明显下降,这种环境有利于病菌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老年人呼吸道清除病菌的能力不足,免疫力相对较低,因此容易患呼吸道感染病症。
特别对于办公一族,长期在空调房间中会导致汗腺关闭,影响正常的代谢和分泌;而长时间静坐不运动又会造成颈部运动平衡失调,使颈部肌肉、神经、脊髓、血管受累,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局部性的颈椎病,轻则脖子发僵、发硬、疼痛、肩背部沉重、上肢无力、手指麻木,重则出现头痛、头晕、视力减退、恶心等异常感觉。
因此专家建议,对于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的人,其一:使用空调要常变换温度。使用空调总是保持在一个恒定的低温状态,这虽然降了温,但却不一定会有很好的防暑效果。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不断调节居室温度,可以使人的生理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的自我保护状态,不至于患病。但要注意的是变换温度的幅度应控制在3℃-5℃。其二:空调室内的温度不宜调得太低,以26℃为宜,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以控制在6℃-8℃为宜。其三:选用空调应带有换气装置,每天早晨及傍晚应定时打开窗户通风换气。另外在早晚气温不高时,适当进行些户外运动。如进行游泳、散步、快走等,使汗腺保持充分的泌汗能力。其四:写字楼里的中央空调如果温度过低,应该尽量穿上长袖衣服,避免关节裸露在外,可以有效地减少关节病发病率。
“冷战”禁忌之吃:
1.早餐以“冷”代“热”
有少数人为贪图凉爽,早餐以冷饮代替热乎乎的豆浆和牛奶。这种做法在短时间内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但长此以往会伤害“胃气”。
从中医角度看,夏季早餐不宜先喝蔬果汁、冰咖啡、冰果汁、绿豆沙和冰牛奶等。早餐吃“热食”,才能保护“胃气”。
中医所说的胃气并不单纯指“胃”这个器官,而是包含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后天的免疫力和肌肉的功能等。在早晨,身体各个系统器官还未走出睡眠状态,假如此时过多食用冰冷的食物,会使体内各个系统出现挛缩及血流不顺的现象。也许刚开始吃冷食的时候,不觉得胃肠有什么不舒服,但日子一久,就会发现自己好像老是吃不饱,大便稀,皮肤越来越差,或是喉咙老是隐隐有痰不清爽,小毛病不断。这就是伤了胃气,并且降低了身体的抵抗力。
所以,早饭时应首先食用热稀饭、热豆浆等热食,然后再吃蔬菜、面包、水果和点心等。因为牛奶容易生痰且容易产生过敏,因此牛奶不适合气管、肠胃、皮肤差的人及潮湿气候地区的人饮用。
2.运动后急喝冷饮
剧烈运动能使体温上升到39℃左右,这时大量吃冷饮对消化道是一个强冷刺激,会引起消化道强烈蠕动,产生腹痛、腹泻。同时,冷热的急剧变化会使胃部血管突然收缩,次数多了就会引起消化吸收功能失调,造成消化不良或其它疾病。此外,运动后咽喉可能处于充血状态,过强的冷刺激会引起喉咙疼痛、嘶哑等现象。因此,运动后不宜马上吃冷饮,宜先休息一会儿再吃。
专家提示,夏季消暑解渴还是以“热”制“热”好。比如喝一些热茶。因为实际上吃冷饮只可以暂时降低一点温度,却没有解渴作用。英国科学家曾经选择了特别炎热的一天,用红外温度记录器对参加试验者进行测定,发现吃冷饮者只能使嘴的周围皮肤温度降低,而饮茶的人,9分钟后皮肤温度可以下降1℃~2℃。因为饮热茶促使汗腺舒张排汗,散发体内的热量,所以能全面降低皮肤表面的温度。
但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冷热交替喝饮料。比如,一些人刚刚饮用了冷饮,马上又饮用热咖啡、热牛奶等,这样的冷热变化容易使牙齿受到刺激而患牙病。而且,冷饮、热饮交替饮用对胃肠道也不利,容易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所以,冷饮、热饮应分开饮用,至少应间隔30分钟。
≡ 查看、发表评论 ≡